李泌历史评价

明瓒:领取十年宰相。李隆基:是子精神,要大于身。李亨:卿当上皇天宝中,为朕师友,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三人,资卿道义。李适:①滉(韩滉)不惟安江东,又能安淮南,真…

明瓒:领取十年宰相。

李隆基: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李亨:卿当上皇天宝中,为朕师友,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三人,资卿道义。

李适:①滉(韩滉)不惟安江东,又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卿(李泌)可谓知人!②山河粹气,道德清英,蔚为祯祥,生我王国。夷简不杂,高明有融,深厚以致诚,直方而可大。识穷化本,动会时中,谠正居心,谋猷允哲。自膺分陕,累洽嘉闻。宜其入掌中枢,内司阙衮,赞两仪之化育,贞百度之经纶。协和神人,参总廊庙,咨尔才实,惠於邦家。③惟卿则异彼三人(卢杞崔祐甫、杨炎)者。朕言当,卿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曏来纣及丧邦之类。朕细思之,皆卿先事而言,如此则理安,如彼则危乱,言虽深切而气色和顺,无杨炎之陵傲。朕问难往复,卿辞理不屈,又无好胜之志,直使朕中怀已尽屈服而不能不从,此朕新以私喜于得卿也。

李泌

柳玭: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

阳城:邺侯经邦纬俗之谟,立言垂世之誉,独善兼济之略。

梁肃:唐兴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泽洽,颂声作,洋洋焉与三代同风。其辅相之臣曰邺侯李公泌字长源,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舒卷之道,必形於辞。其伟矣夫……其习嘉遁,则有沧浪紫府之诗;其在王庭,则有君臣赓载之歌。或依隐以玩世,或主文以谲谏,步骤六义,发扬时风。观其词者,有以见上之任人,始兴之知人者已。初太上当阳,公以处士延登内殿,实敷黄老之训。至德初,宣皇以元良受禅,公则献《泰阶颂》,昭纂尧之道,睿文以广平伐罪。公则握中权之柄,参复夏之功。大德不官,既追五岳之隐;大用不器,终践代天之职。方将熙庶工以成邦教,载直笔以修唐书,命之不融,凡百兴叹?

李炎:亦大是奇士!

刘昫:①泌见可进而知难退,足为高率智辩之士;居相位而谈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王制》云:“执左道以乱政,杀。”宁无畏乎!②玙、泌、造、播,俱非相材。国祯左道,梁生直哉!

宋祁: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观肃宗披榛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当此时,泌于献纳为不少,又佐代宗收两京,独不见录,宁二主不以宰相器之邪?德宗晚好鬼神事,乃获用,盖以怪自置而为之助也。繁为家传,言泌本居鬼谷,而史臣谬言好鬼道,以自解释。既又著泌数与灵仙接,言举不经,则知当时议者切而不与,有为而然。繁言多浮侈,不可信,掇其近实者著于传。至劝帝先事范阳,明太子无罪,亦不可诬也。

司马光:①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知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②李泌欲弭德宗之欲,而丰其私财,财丰则欲滋矣,财不称,欲能无求乎,是犹启其门而禁其出也,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

秦观:①唐室方镇之患,至于百有余年而不能解者,其弊盖始于天宝之际,肃宗不用李泌之谋,先取范阳而已。②呜呼,使泌之谋尽见听也,岂有方镇之患哉!

范祖禹:①李泌善处父子兄弟之间,故能以其直诚正言感悟人主,卒使父子如初,可谓忠矣。②夫为人君,不知相之奸邪,不省己之阙失,而归之术者之言,以为命,宜其德之不建,政之不修也,李泌之论,不亦正乎。

洪迈:①观此三者,其危至矣!杜畿、李泌、董晋,皆以单车入逆城,从容妥定,其智勇过人如此。②德宗辅相之贤,如崔祐甫、李泌、陆贽,皆身没则已。而独于汤、杞二人惓惓如此,是可叹也!

陈亮:有如陆贽之谏论仁义、李泌之惓惓古制,欲使其君为不世出之主,其君亦尝用之,而终于不尽。

叶适:古今毁誉,类不可凭,而房琯李泌为甚。……泌历三主,艰难时弥纶补益,盖不为少,然毁之者乃无异于左道怪民,何也?琯结知于众人,泌结知于人主,势应至此。

罗大经:自古隐士出山,第一个是伊尹,第二个是傅说,第三个是太公,第四个是严陵,第五个是孔明,第六个是李泌,皆为世间做得些事。

徐钧: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胡三省:①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余谓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纵横大言,持黄、老、鬼神说,亦智也。泌处肃、代父子之间,其论兴复形势,言无不效。及张、李之间,所以保右代宗者,言无不行。元载之谗疾,卒能自免,可谓智矣。至其与德宗论天下事,若指诸掌。以肃、代之信泌而泌不肯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当之,亦智也。呜呼!仕而得君,谏行言听,则致身宰辅宜也。历事三世,洁身远害,筋力向衰,乃方入政事堂与新贵人伍……所谓经济之略,向未能为肃、代吐者,尽为德宗吐之。岂德宗之度弘於祖父邪!泌盖量而后入耳。彼德宗之猜忌刻薄,直如萧、姜,谓之轻已卖直;功如李、马,忌而置之散地;而泌也恣言无惮。彼其心以泌为祖父旧人,智略无方济中兴,其敬信之也久矣,泌之所以敢当相位者,其自量亦番矣,庸非智乎!其持黄、老、鬼神说,则子房欲从赤松游之故智也。但子房功成后为之,泌终始笃好之耳。②按泌虽诡诞好谈神先,然知其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

王应麟: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朱右:予观唐人材出处从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陆贽而已。泌自赞复两京,功成身去。代宗再征,权臣间忌,浮湛外任。德宗以春宫之知,委心听用。泌亦竭智尽忠,展布政体,谋虑计划,洞烛物情,故治效聿着。迹其安马燧、取怀光、相李勉、保韩滉,单骑以来抱晖,设伏以擒叛卒,开三门运路,屯关中荒田,国用日充,边镇慑服,其绩章章可纪。至于辩太子冤,则曰“天子以四海为家,宰相当豫”。帝赠白起,则曰“国将兴,听于人”。帝言有命,则曰“君相造命,不可言命其”。言又足征者。《唐传》乃谓其随时俯仰,无足可称,取媚以求相位,岂信史哉?

高启:至于肃宗之昏孱、徳宗之猜忌,而太子卒得以不动者,果谁之力哉?一李泌而已耳……然则君无曹公之智,臣无李泌之忠,而小人是信,则虽父子犹不能自保,可不慎哉!

方鹏:颖考叔、狄梁公、韩魏公,善处人君母子之间者也;张子房、李泌,善处人君父子者也;田叔、郅恽,善处人君兄弟者也。

陈耀文:李泌匡复之功亦大矣。

王世贞:①自三代而后人臣出处之迹,未有如李邺侯泌之奇者也。或伸而屈,或屈而伸,或先几,或忍诟。其保身,亦未有如邺侯之巧者也。七岁而以童子荐,入禁中,与宰相张九龄诸公善,奇矣。寻谢去,游嵩华于南间,求神仙不死之术,又奇也。久之,复以献议入翰林,从太子诸王游,太子善之,又奇也。为诗以识杨国忠安禄山,斥置蕲春,又奇也。太子即位灵武,为肃宗,使人召致泌,泌忽间关来谒,又奇也。立谈而参帷幄,体辅若一,拜右相辞,俄又赐金紫,为侍谋军国元帅行军长吏,亦将相任耳,又奇也。复两京,迎上皇,除道清宫,泌皆任之,甫功成而辞荣乞归,以避李辅国,又奇也。当是时,广平王以太子领元帅,泌僚也,师友也,即位为代宗,召泌舍之蓬莱阁,强以婚娶食肉,又奇也,然其重已不及肃宗矣。元载忌之,出为江西观察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辞而往,又奇也。载诛而复召,常衮忌之,出团练澧朗、剌杭州,又不辞而以吏治显,又奇也。嗣帝为德宗,避泚奉天,复召泌而用之,则直臣之而已,又出而观察陕虢,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复设他相,以至终其身,又奇也。至德之初,郭汾阳、李临淮、贞元之际、李西平、马北平其建勋克复,若异代然,而皆保全于泌之手,又奇也。夫以辅国忌之、载忌之,而不能伤。衮忌之、而不能终抑则泌之巧所得于老氏者深矣。其所进深谋秘计,以听者之中庸,不能尽雠,然至于处父子兄弟之间,功亦不浅矣。吾尝谓泌实范少伯、张子房之流亚,唐以后无能及之者,史谓其好神仙,为世所轻,泌之初,若有得者,兆之已也,晚而拜相,卒死繁剧,将无所谓自夭其天年者耶?泌辟谷,子房亦辟谷,然而竟不辟者,何也?富贵之可恋,甚于死之可畏也。②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体近实,泌用近玄;狄仁杰、宋璟器相似也,仁杰近圆,璟则方;陆贽、李绛识相似也,贽达绛遂;杜黄裳、裴度略相似也,黄裳近疏度近密。

郭子章:严光加足于帝腹,光忘帝之贵也;唐肃宗因李泌假寐,登床捧泌首置于膝,良久方觉,帝自忘其贵也。布衣之遇天子,至光、泌极矣。桐江一丝,扶汉九鼎;历佐四圣,而后脱屣。光、泌所以报人主者,亦至矣哉。

樊升之:贾生之治安,晁错之兵事,江统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李允则之筑圃起浮屠,范文正、富郑公之救荒,是一时之至画也。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冯梦龙:①传称邺侯好大言,然才如邺侯方许大言。古来大言者二人,东方朔、李邺侯是也。汉武好大之主,非大言不投;唐肃倚望邺侯颇大,不大言不塞其望,望之不塞,又将迁迹他人,而其志不行矣。是皆巧于投主者也……李泌尝言:“善料敌者,料将不料兵。”泌之策陕城,绛之揣魏博,皆料将法也。②邺侯保全广平,及劝德宗和亲回纥,皆显回天之力。独郜国一事,杜患于微,宛转激切,使猜主不得不信,悍主不得不柔,真万世纳忠之法。

沈鼎科:嗣是,若唐之李邺侯、国初之刘文成,庶几帝师之选乎……朝披一品衣,夜抱九仙骨,如李邺侯而善藏其用。

王夫之:①此长源返极重之势,塞溃败之源,默挽人心、挂危定倾之大用,以身为鹄,而收复之功所自基也。深矣远矣,知之者鲜矣。以示人臣遇难致身、非贪荣利之大节,以戒人主邂逅相赏、遽假威福之淫施,不但如留侯智以全身之比也。其后充幕僚、刺外州、而不嫌屈,驯至德宗之世,始以四朝元老任台鼎之崇,进有渐也,士君子登用之正,当如此尔。昭然著见而人不测,乃疑其诡祕无恒也。②能让也,则不能任,所谓保身之哲也,张子房李长源是已。③邺侯以三世元老,定危亡而调护元良,德望既重,其识量弘远,远于世变,审于君心之偏蔽,有微言,有大义,有曲中之权,若此者皆敬舆之所未逮也。④知此者,可以全恩,可以立义,可以得众,可以已乱,夫是之谓大智。⑤宰相者,位亚于人主而权重于百僚者也。君子欲尽忠以卫社稷,奚必得此而后道可行乎?至于相,而适人闲政之道诎矣。欲为绳愆纠谬之臣,则不如以笔简侍帷帟之可自尽也。邺侯知之,敬舆弗知也,二贤识量之优劣,于此辨矣。⑥大臣之道,不可则止,非徒以保身为哲也,实以静制天下之动,而使小人之自敝也。彼附末光者,跃冶争鸣,恃为宗主,以立一切之功名,而足听哉……惜乎公(裴度)之未曙于此也。而后知邺侯之不可及矣。⑦张子房、李长源之智也,求之于忠谨而几失之。⑧故张子房当草昧之初,而亟垂家法;李长源当扰乱之世,而决定嫌疑。然后天子知有忧国如家之忠爱,而在旁之浸润不入;宵人知我有赞定大策之元功,而瓯臾之流丸自止。⑨洁之往代,其于王茂弘(王导)、谢安石(谢安)、李长源、陆敬舆(陆贽)匡济之弘才,固莫窥其津涘。⑩而能以此导人主以全恩,李长源而外,难其人矣。长源始用之肃宗,继用之德宗,皆以父处子者也。涕泗长言,密移其情于坐论而不泄,独任其调停之责,而不待助于群言。其转移人主之积忿,犹掇轻羽也。乃至于肃宗事父之逆,独结舌而不言,夫岂忘其为巨慝而吝于规正哉?力不与张良娣、李辅国争,则言且不听,而激成乎不测之衅;则弗如姑与含容,犹使不孝者有所惜,而消不轨之心。长源之志苦矣,而唐亦苟安矣。

周楫:邺侯李泌效贤良,藩镇诸司进米粮。韩滉输忠亲自负,京师方得免劻勷。

谷应泰:处人骨肉,自古其难,汉留、唐邺所由擅美千载也。

李子金:唐人中,余极爱邺侯李泌……嗟乎!泌历事三朝,再造唐室,骨肉未寒,一子赐死。

朱轼:李泌一代名臣也,尤善处人父子之间。留侯、邺侯,异世同称,信哉!泌谋甚忠,功甚伟。史氏以其好言神仙诡诞,为时所轻,屈矣。泌历事诸君,未尝以神仙诡诞之说进……笃信黄老,乃其学术之差。汉唐以降,圣学不明,虽以泌之贤,不免为异端所牵惑,悲乎,其无师儒也。幸其惑止一身,不以施之于国。则其心之明,犹不肯离乎。正君子观其忠贞事业焉可。

任启运:汉之诸葛武侯、唐之狄梁公、李邺侯、陆宣公、宋之韩魏公、李忠定公、明之于忠肃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转坤之力。武侯固以管仲自比,其实狄梁公以下诸贤,其经世之学,皆深于仲者也。

蔡世远:汉唐以来,人材辈出,后先相望,略综其概……苦心调防,输忠报国者,狄梁公、李邺侯也。

爱新觉罗·弘历:徳宗恶回纥,而不许其和亲,赖李泌委曲调护,卒成和戎之利。

秦笃辉:①长源一言,不惟保全功臣,亦延唐室数十年之命,真宰相也。②李长源于肃、德两朝,皆值太子遭谗,两次危言于昏主之前,得以保全。故论唐之贤相,决以长源为首。盖房、杜、魏征幸遇太宗之明盛。姚、宋、九龄犹当玄宗之未昏。惟长源之遇肃、德,皆以昏主而信谗言,长源独能善全父子之恩,故所处为难也。

陆以湉:唐宰相多无谥者,李泌功在社稷而亦无谥,尤为缺典。

蔡东藩:①范蠡沼吴甘隐去,张良兴汉托仙游,功成身退斯为智,唐室更逢李邺侯。②李泌之出,关系甚大,不特收复两京,出自泌之参赞,即如迎还上皇,保全广平,何一非泌之力乎?外有郭子仪,内有李泌,而肃宗始得中兴。③泌历事三朝,功业卓著,而其最足多者,莫如调护骨肉,善格君心。自玄武门喋血以来,贻谋未善,故太宗高宗玄宗三朝,无不易储,睿宗时幸有宋王之克让,肃宗时且有建宁之蒙冤,代宗为张良娣所忌,幸李泌咏《黄台瓜辞》,隐回上意,顺宗为郜国长公主所累,又幸得泌之一再力谏,始得保全,泌可谓清源正本,不愧为社稷臣矣。惟与回纥和亲一事,虽若为当时至计,然可与言和,不必定婚帝女,咸安遣嫁,历配四汗,隋有义成,唐有咸安,非皆足为中国羞乎?

范文澜《中国通史》:唐肃宗即位后,虽然有号召全国的政治地位,但缺乏挽救危局的具体谋略和实力。李泌到达灵武,唐肃宗才有了得力的助手。李泌是唐中期特殊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特殊人物。他经历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君主尽管猜忌昏庸,他都有所补救和贡献,奸佞尽管妒嫉加害,他总用智术避免祸患。统治阶级争夺的焦点所在,不外名与利二事,李泌自觉地避开祸端来扶助唐朝,可称为封建时代表现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

陈光崇主编《中国通史·隋唐时期》:李泌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目光敏锐,善于洞察事物,又足智多谋。他对德宗的弱点有较深刻的了解,并善于劝谏,对德宗的后期统治具有不可忽视的辅佐作用。

崔瑞德:李泌或许是晚唐高官中一位使人瞩目和最不落俗套的人物。

柏杨:①李泌是皇帝李亨的师友,所受的尊崇和信任,举世无匹。而且,李亨就要以战胜者和收复京师的盖世奇功,重返长安。正在这个时候,李泌坚决辞职回山,这种情节,传奇小说里才有;现实政治上,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见过……不过肯自动拒绝逼面而来荣华富贵的人,实在寥若晨星,李泌却彻底做到。只有耐得寂寞,才能保护自己高贵的情操,甚至自己的性命,李泌不但是一位奇士,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最高智慧、最高尊严的知识份子,可与西汉王朝的张良媲美。②自三世纪二○年代诸葛亮当蜀汉帝国宰相算起,迄八世纪八○年代,六百年间,杰出的宰相不过王猛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等五六人而已……而在这寥寥的几个人中……只有李泌,不仅是王猛之后第一人,在中国宰相群中,也居高位……李泌绝对有异于传统的知识份子和孔家班系统,他做事既切实际而又有前瞻,粮食俸禄,以及疆场作战,都能深入掌握,而外交政策的成功,更料事如神。他当宰相的时间不过一年十个月,对国家贡献之大,已无与伦比。李泌的品格,自诸葛亮以来,更是第一人。

南怀瑾:历来的帝王宫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人事最复杂的场所。尤其王室中父子兄弟、家人骨肉之意权势利害的斗争……仗义执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实在是古今历史第一人。因此,汪小蕴女史咏史诗,便有“勋参郭令才原大,迹似留侯术更淳”的名句。郭令,是指郭子仪。郭子仪的成功,全靠李泌幕后的策划。留侯,是写他与张良对比。可惜,在一般史书所载的偏见评语,轻轻一笔带过,还稍加轻视的色调。……其实,查遍正史,李泌从来没有以神仙怪诞来立身处世。个性思想爱好仙佛,只是个人的好恶倾向,与经世学术,又有何妨?善用谋略拨乱反正、安邦定国,谋略有什么不好?

赵剑敏:李泌先后事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是个标准的三朝元老。这个三朝元老,是一个传奇人物。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ddfa8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