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选朱棣为继承人缘由揭秘
朱元璋继承人在朱标活着的时候,可以说是无有疑问的,没有任何的争议。朱元璋坚持立长立嫡,所以皇位最终传位给了朱允炆。
但我们都知道,在朱标死后,其实能力超强的朱棣是更合适的继承人,然而朱元璋却并没有把皇位传给朱棣,有哪些原因呢?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一个传长不传幼的传统思想,并且这种思想在封建帝王家会体现的更加明显,而恰巧朱棣又是朱元璋最小的儿子,所以无论怎么排,他都没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他只能够一辈子当他的燕王,但是人都是有私心的,如果能在争的情况下争到这个位置,为何不赌一把呢?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
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重视他,否则的话也不会把朱棣派去鸟不拉屎的北方去镇守燕郊,而这个时候朱元璋最中意的接班人是他的大儿子朱标,然后朱元璋便早早的把所有的权力都交到了朱标的手上,当然朱标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他的管理之下,整个大明朝在稳步地向前发展,所以这个时候的朱棣就更没有机会了。
在朱元璋的这么多儿子当中,朱棣的性格跟朱元璋是最相似的那一个,而这种弑杀的性格,在朱元璋看来非常不适合当未来的君王,毕竟朱元璋已经杀了太多的人了,他不希望他的接班人也跟他一样,所以朱元璋希望找一位仁义的人来接替他,而朱棣显然不在这个行列。
除此之外也跟朱棣背后的势力有关系,众所周知朱棣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女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的利益跟徐达的利益是绑在一起的,试想一下如果朱元璋把朱棣定为太子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徐达的地位较之前会有着很大的提高,但这种情况明显的违反了朱元璋的初衷,否则的话朱元璋不可能杀死那么多的功臣。
朱棣以武力夺取了政权,却遭到忠于建文帝的文武官员的反对。如方孝孺,朱棣想继续用他,让他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却认为朱棣当皇帝是不正当的,把纸笔扔到地上,宁死不写。强迫他写,就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字。
朱梂大怒,命令杀死示众。方孝孺临死作绝命词:“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受牵连而死者八百余人。
与此相反,为朱棣出谋划策及冲锋陷阵的人,都被委以重任。这次变化,差不多相当于改朝换代。
只能说朱元璋的做法有自己的道理,而朱棣的能力也是太强,也因此导致最终了靖难之役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b3ju000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