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里的人生,绝没有那么美好
在东周列国的世界里,很多人对于故事的解读,给自己营造了更多浪漫的色彩,但真实的历史绝不是那样。
齐桓公“尊王攘夷”是绝对的好人吗?当然不是,齐桓公“尊王攘夷”要的是霸业。而秦王嬴政发动对六国的战争,难道就是战争狂?或许不是,两千多年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谁又愿意再回到那样的纷争是时代,大一统的时代哪里不好呢?秦王嬴政,不过是先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这样的道理而已。
好与坏,正与反,错与对,诸如等等会让人们更多的陷入某种选择的悖论之中。但,人生本身就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也不是只有两种选择,更不是只有相对的选择,人生的选择应该是千千万万。
东周列国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演绎了一场场波澜起伏的历史大片。这里的故事,与大多数人们所认知的历史或有不同,与《左传》、与《战国策》、与《竹书纪年》等皆有不同。
中国的那些典籍文册,总是有太多生涩的语言,或者枯燥乏味的说教,即便是人物的历史也是有太多线条式的记载,很难让我们沉下心来读下去。
《东周列国志》传承了《史记》的传统,即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讲历史,每一个篇章其实上都是独立的故事,但是又往往承前启后,每一个篇章中少则出现几十个人物,多则甚至有上百的人物。他们即如大河里的浮萍,又如大树上的鲜花,远看起来美得夺目,走近了更是兴趣盎然。
今天有句流行的话叫“读史明理,读史明智”,如果问我这段历史中哪一位人物最让人记忆深刻,我想少有人能说出个一二来。即便是能找出那么些自己喜欢的人物来,那也绝难让你对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关羽那般,很多的故事都让你如数家珍。但,这本身就是东周列国的风格。
《东周列国志》讲述的历史,比三国时代要长得多。三国也就寥寥百余年,而东周列国从周宣王始,讲到了秦始皇终,前前后后跨越五百多年,其间所灭掉的那些诸侯国,其间所打过的那些战争,其间所有的那些儿女情长,还有那么多阴谋诡计,还有战将谋臣,随随便便也比三国时代要多。
其实,真实的时代应就是如此。任何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都如同烟尘般,繁华消散而后关于人物的那些记忆自然随风飘散了,哪里还能让人记得那么清楚。东周列国,没有主角。主角就是那个时代。
因此,我们要读《东周列国志》,既不要像读《史记》《左传》那样的教科书,总是喜欢摇头晃脑、思前想后;当然也不要像读那些世俗的小说书,一目十行、不过脑子。
读《东周列国志》,或是一种情怀,就是要从大脑里绘制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来自两千年多前,同样这幅地图也是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我们读到周天子的时候,我们就是周天子。我们读到齐桓公的时候,我们就是齐桓公。甚至我们读到孔子、孟子,读到张仪、苏秦,读到先轸、白起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些人物。
或许,只有当我们在所有历史人物的身上,借用他们的灵魂演绎了他们的故事而后,整个东周列国的血脉才会贯穿与我们的思想之中,我们毋须深刻记忆,因为这种记忆已经融于我们的言行之中。
这,也许才是读《东周列国志》的正确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5hbog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