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韧不争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处世之道吗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为后世留下了名作《道德经》,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读道德经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处世之道,下面一起学习下。
曲【1】则全,枉【2】则直,洼则盈【3】,敝【4】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5】。不自见【6】,故明【7】;
不自是,故彰【8】;不自伐【9】,故有功;不自矜【10】,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注释】
曲:委屈枉:屈,弯曲。盈: 满。敝:凋敝式:古代的一种占卜工具,占卜者根据“式”的转动来占卜吉凶。此处的“式”指道。自见:自现,自显于众。明:彰明。彰:彰显,使人看到。伐:夸赞。矜:骄傲。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评析】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实质。老子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带有智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深的启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风顺.
极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告诉人们,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说老子之道是“人皆求福,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这里说的“曲全”,便是“苟免于咎”。老子认为,事物常在对立的关系中产生,人们对事物的两端都应当观察,从正面去透视负面的状况,对于负面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
事实上,正面与负面,并非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经常储存的关系。普通人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这未必是好事。老子告诫人们,要开阔视野,要虚怀若谷,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但是如果不考虑客观情况,一味蛮干,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着“直”的道理,在“洼”里存在着“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着“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做到“不争”。事实当然并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争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争就不能取得成功。
《Tao-Te Ching》Chapter 22
The partial becomes complete;the crooked,straight;the empty,full;the worn out,new. He whose(desires)are few gets them;he whose(desires)are many goes astray.
Therefore the sage holds in his embrace the one thing(of humility),and manifests it to all the world. He is free from self- display,and therefore he shines;from self-assertion,and therefore he is distinguished;
from self-boasting,and therefore his merit is acknowledged;from self-complacency,and therefore he acquires superiority. It is because he is thus free from striving that therefore no one in the world is able to strive with him.
That saying of the ancients that‘the partial becomes complete’was not vainly spoken:——all real completion is comprehended under it.
【易解】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
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
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
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
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a4i7v9i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