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沔轶事典故

高笋塘陋室铭崔沔高笋塘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十三岁时,他母亲又得了眼病,于是他变卖了家产,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但还是没…

崔沔高笋塘

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十三岁时,他母亲又得了眼病,于是他变卖了家产,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但还是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病。崔沔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这个家,把母亲伺候的好好的。崔沔家门口有一个水塘,塘边是一条弯弯的小路,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一天晚上,母子俩正在吃饭,忽然听见门外有嘈杂的喊声,崔沔急忙跑出去一看,原来,刚才一个小孩摸黑从塘边走过,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幸好救得及时才捡了条命。

回到屋里,母亲忽然对崔沔说:“沔儿,你明天在屋门前挂一盏灯笼吧。这里路窄,晚上又黑,人家从这里过很不方便,挂起灯笼就不会再有人掉到水里头了。”崔沔担心用油要多花钱。他母亲说:“我们节约点就行了。”崔沔是个孝子,当即就依了母亲的意思。第二天,天刚黑的时候,他就在屋门口挂起了一盏灯笼。大家都很感动,知道崔沔家里穷,便你一家我一家,自愿拿出一点油送来。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掉到水里头了。

崔沔一边种菜糊口,一边发奋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进士。他念念不忘母亲,经常陪着母亲游玩。一天,他们去馆子里吃饭,崔沔拈了菜给母亲吃。母亲吃了问:这是何菜?崔沔说这是高笋,母亲便说:“高笋好吃,细滑爽口。”为了让母亲时常能吃到高笋,崔沔后来请人在家门前挖塘栽上了高笋,并在周围栽上果树。崔沔的官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忘母亲养育之情。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很伤感。他回到自己简陋的家里为母守孝,塘里遍种高笋,每一年清明总不忘给母亲送上一份高笋,白玉一样的高笋承载着崔沔的拳拳孝心。世人为之钦佩感动的不得了,为了纪念崔沔对母亲的孝心,后人就把这地方取名高笋塘。

崔沔陋室铭

崔沔可能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传统名篇《陋室铭》的作者,诸家选集如《刘梦得文集》《历代散文选》《古文选译》均认定是唐代的刘禹锡。有学者根据《陋室铭》未收入《刘宾客文集》或《刘宾客外集》,而《新唐书》中有崔沔“尝作《陋室铭》以见志。”的记载而推断崔沔可能是《陋室铭》的真正作者。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9sdule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