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瓦剌军路线揭秘
土木堡之变是一场影响,甚至改变了明朝的战役,这场战役之中瓦剌一方成了最大的赢家,那么瓦剌军的路线是什么样子的?本篇就为大家揭秘瓦拉军的路线,看看他们是怎么赢的。
八月初一,明军到达大同。八月初二,英宗驻跸大同。雨益骤,始议旋师,王振又下令继续向北进军,途中众文武大臣多次劝谏。兵部尚书邝埜冒死闯进英宗行在“力请回銮”,学士曹鼐说:“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王振生气的说:“倘有此,亦天命也。”
大概就在此日前后,英宗见到了镇守宣府的杨洪,并命令杨洪随军同行。此时独石马营早已丢失,杨俊也早已逃回,杨洪却只字未向英宗提起。
而此时随行官军中,也有不少人愤恨王振胡乱指挥,企图采用非常手段干掉王振,强行逼迫英宗回銮。吏部郎中李贤便是其中的一员:次日,当过鸡鸣山,众皆惧,无不叹息怨恨者。予不胜其怒,与三五御史约,谓:“今天子蒙尘,六军丧气,无不切齿于振,若用一武士之力,捽而碎其首于驾前,数其奸雄误国之罪,即遣将领兵诣大同,而驾可回也。”欲谋于英国公,不得间,竟行,人人自危。这件事,还有些史料记在大学士曹鼐名下。
事实上,很可能他们都是一起参与谋划的。只是英国公张辅老迈怕事,不敢承担风险,此事便只得流产。后人黄景昉在论及此事时便感叹“安得陈玄礼再生为快”。只是杀掉王振容易,可想要在政变之后稳定大局便难了,万一全军哗变,后果同样不可设想。
不久驸马都尉井源战败的消息传来,镇守太监郭敬秘告王振以现在的形势断不可再向北前进,由于杨铭《正统临戎录》中记载:“有也先到边,将大同等处人马杀抢回来,又于八月复领人马犯边”,李实的《北使录》中也有“直至大同,命平乡伯领军与虏出战,败绩”的记载,证明当时很可能确实有小规模的战役发生。很有可能因为英宗是听到了也先又将卷土重来的消息,或干脆就是因为陈怀的战败,心中害怕,才加快了行军速度,希望尽快回京。
此时王振才开始打算班师。八月三日庚戌,遂起兵班师返程时,大同总兵郭登告诉学士曹鼐等人,车驾宜从紫荆关(今河北易县西北)进入,王振不听。“大同副总兵郭登请学士曹鼐、张益,谓车驾宜从紫荆关入,可以避虏。鼐、益入奏。既而令下入紫荆,人情大安。
行四十里,忽折而东。盖振闻辎重被虏所遮,乃麾军复由故道耳。”东还,其夕营于双寨。有黑云覆营,如盖,须臾,大雷电,风雨彻夜,惊乱。
瓦剌军能够赢,并不是其有着很强的硬实力,这场战,可以说明朝输的很亏,碰上了年轻的皇帝。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9ceh6f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