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主要作品

文心雕龙其他著作文心雕龙作品介绍《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

文心雕龙

作品介绍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由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核心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从《明》到《书记》的20篇。下部,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以上四个方面共49篇,加上最后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共50篇。

文学史观《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则不乏”(《通变》),“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批评论

按《序志》的说法,从《时序》到《程器》的五篇属批评论。不过,其中《时序》、《物色》两篇,兼有创作论和批评论两方面的内容。《时序》从历代政治面貌、社会风气等方面来评论作家作品及其发展情况;《物色》从自然景物、四序变迁方面来评论《诗经》、《楚辞》、汉赋及“近代以来”的创作情况。两篇比较起来,《时序》侧重于文学批评,《物色》侧重于文学创作。

其他著作

散文

《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

《灭惑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r2nvk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