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笑黄巢不丈夫 唐朝盐贩子黄巢起义介绍
唐朝自618年建国以来,一直在突厥、沙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下生存,曾经有过一段强盛时期,但总体而言繁荣强盛只是一段传说。唐朝的皇帝曾三番五次地被驱逐出西安,去过凤翔,也跑到过洛阳,还一度到过成都避难。到唐朝末年,更是风雨飘摇。

历史来到874年,农民起义开始了。前文已说明唐朝末年的风雨飘摇,资治通鉴说起起义的原因,有一段话。
“上(唐僖宗,当时12岁)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盾。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州中兵少,加以承平日久,人不习战,每与盗遇,官军多败。是岁,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 这是当年的直接原因。
王仙芝(?-878年),濮州(今山东鄄城)人。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他俩都是贩卖私盐的。资治通鉴记载,黄巢“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其实何止是粗涉,黄巢诗写的还非常有气概。
黄巢老家山东菏泽,三代都是私盐贩子。贩私盐在唐朝是死刑的买卖,但是利润奇高。唐安史之乱后,朝廷为了筹钱敛财,把每斗盐的价格由10钱陡然提高到110钱。国家财政十之八九都要仰仗盐利,而平民百姓因此只好淡食。作为私盐贩子,黄巢家里并不缺钱,所以在各地贫民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的时候,黄巢的造反更多的是一种借机获取更大利益的策略。
王仙芝也是贩私盐的,当他率领的造反队伍,攻郡克县,获利颇丰的时候,他贩私盐时的合伙者黄巢也拉起几千人马相呼应。后两家合兵一处,实力壮大,但采取的策略还是流动作战,即并不以攻占城池为目标,而是打下一城,抢劫一城,然后丢弃该城,寻找下一个目标。

但是北方历来多战事,朝廷防守相对严密。黄巢在中原地区作战不利,即率兵奔袭南方各城,竟然一路打到广州。占领广州后,恰好岭南爆发瘟疫,黄巢即率军队立刻杀回北方。因为一路之上,各地藩镇拥兵自保,并不出力阻拦,黄巢不久就攻至潼关。
黄巢部队的战斗力在实战中检验的结果表明,这并不是一只英勇善战的部队。但打到潼关下,黄巢部队的士气已经起来了,守卫潼关的官兵则是士气不振。黄巢把他的六十万军队在潼关前面的山坡上全部摆开,亲自到阵前率军队擂鼓呐喊(注意,是呐喊,而不是攻城)。在最有可能阻挡黄巢进入长安的最重要的关口,守关官兵竟被这阵势吓到,弃关而逃。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但他这个皇帝,也像多数农民领袖一样,在正史中并没有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两年之后,黄巢就被从长安的皇帝宝座上赶下,只好带着他的军队和一大堆宫女转战山东,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一说他杀,也有说出家为僧的)。
黄巢结束了戎马一生。黄巢死后,部下秦宗权886年在蔡州称帝,接替大齐国号。秦宗权混战三年后,于889年被斩于长安独柳之下。唐朝末年的黄巢农民起义最终失败。
黄巢部队所建立的王朝,像中国历史上多数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一样,是个短命王朝。但是,相比于其他农民起义,黄巢及其部队受到了史学界更广泛的批评,甚至有人根本不同意给予黄巢造反以“农民起义”的称呼。
虽说黄巢起义最终落得惨败身亡的结局,但他起义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二百卷下·列传一百五十》和《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8amdfl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