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人物生平
1855年秋
天京地区形势日趋紧张。清将吉尔阿和总兵张国梁,率兵围困镇江,威胁天京。1856年2月,李秀成和秦日纲、陈玉成等去救咽喉之地镇江。进兵至汤头时,为清兵张国梁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吴如孝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瓜洲镇,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
1856年6月
李秀成又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江南大营的战斗。李秀成等进驻天京城外东北燕子矶观音门。石达开部进占黄马群,把敌人切成两半。20日,太平军与清军统帅向荣发生激战,攻破孝陵卫满、汉营寨二十余处。杨秀清亲自派人从城内策应。最后向荣败走丹阳,自缢而死,江南大营土崩瓦解。
1856年9月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在“朝无佐政之将”的情况下,洪秀全重建新的领导核心。1857年10月,李秀成被升为副掌率,提兵符令,进入了领导核心。但这时的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极力劝告洪秀全,要“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罚……。”李秀成的犯颜直谏,惹恼了洪秀全,将李秀成一度罢官,经过李秀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才又恢复了李秀成的职务。1858年,洪秀全恢复前期五军主将制,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同年,清军进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围的战斗。8月,他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除京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东进破庐州、克滁州。李秀成在滁州东南乌衣与陈玉成合兵击败清军主力德兴阿、胜保部。紧接着奔袭浦口,摧毁江北大营,敌都统德兴阿部被歼一万多人。
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歼敌李续宾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长江上游的局势。
三河大捷后
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在李秀成、陈玉成和清军拚死奋战不断为太平天国事业立下显赫战功的时候,洪秀全封从香港回到天京还不到一个月、尚无尺寸之功的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陈玉成为英王。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李昭寿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戍卫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封江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李秀成的勇敢作战和忠贞不渝的表现,解除了洪秀全的疑虑。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送给李秀成,并晋封为忠王,以表彰他对太平开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卓越贡献。
1860年初
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的战略围歼清军江南大营。李秀成奉命率精兵从浦口出发奇袭杭州。他对部下说:“官军精锐,悉萃金陵,其饷源在苏、杭。今金陵城外长壕已成,官军内围外御,……攻之难得志,不如轻兵从间道疾捣杭州,杭州危,苏州亦必震动,金陵大营惧我绝其饷源,必分师奔命以救之。我见大营虚弱,还军急击,踏破大营,则苏杭皆我有也。”李秀成在进军杭州,攻占安吉、长兴后,突然兵临杭州城下,吓得杭州官绅惊慌失措,守城无策。3月19日,李秀成攻占杭州。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果然中计,忙派总兵张玉良统兵一万三千余人援救杭州。清军于23日赶到杭州城下,第二天,太平军迅速回师,各路大军分进合击江南大营。天京城内太平军也分头出击,连抛火罐,敌营“火药轰处,人声鼎沸,登时大乱。”在太平军内外夹击下,连破清营五十余座,数万清兵全部溃散。和春等清营大员“不及衣履,仓皇奔镇江”,“京围立解”。
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之后,1860年5月,洪秀全在天京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在李秀成的积极支持下,会议采纳了洪仁玕提出的东下苏杭,先夺取江南富庶地区,尔后西上奔袭武汉的战略计划。担任东征主将的李秀成率兵攻丹阳,占常州,进无锡,克苏州。太平军在苏常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湘军乘机掘了三道长壕加紧围攻安庆。
1860年9月
洪秀全调集各路将领组织第二次西征,会攻武汉,援救安庆。陈玉成部走长江北岸从安徽入湖北,攻武昌北面。李秀成部走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两军约定在1861年4月会师武汉。陈玉成在3月进抵距武汉一百六十里的黄州,因英国出面阻挠和南路军未能按时赶到,便率主力折回安庆。而李秀成原本不想参加西征,主张守住东南新地盘,只是在洪秀全的严诏督责下,才不得已于10月下旬留下主力,自己带部分兵力进入皖南。12月,大军逼近祁门。曾国藩惊恐万状,“军中皇皇,莫知为计”,忙写下遗嘱,准备后事。可惜,李秀成没有探明敌情,误认为祁门驻有重兵,所以就放过祁门绕道江西,这才使曾国藩虚惊一场,死里逢生。
1861年6月
李秀成攻下武昌县,逼近武汉。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由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战的危急关头,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洪仁玕在给他的信中指出,他对长江上游“弃而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必不能久远。”后来,安庆的失陷,李秀成是应负一定责任的。
1861年9月
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12月攻克杭州。在李秀成经营苏杭地区期间,任用了不少清朝的官僚、豪绅、团练头子在太平军中当官。一些地方原有的地主政权甚至照旧执政,不仅允许地主收租,而且还设局催租,保护地主的封建剥削。
1860年
李秀成在占领苏常地区之后,率军直指上海。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出资雇用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李秀成在青浦一战大破洋枪队,“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华尔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1862年,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李秀成发出布告警告侵略者,要他们“各宜自爱,两不相扰”,“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太平军在重创英法干涉军和洋枪队之后,主动转移。5月中旬,在太仓破清营三十余座,乘胜收复嘉兴。8月,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太平军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由于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和李秀成率主力回援天京,致使苏浙战场转入防御,根据地日渐缩小。1863年12月苏州失陷,第二年3月,太平军从杭州突围北撤。
1862年10月
李秀成进攻天京城外雨花台湘军大营
。太平军把湘军打得晕头转向。李秀成部开掘地道,炸毁湘军围墙,太平军冲入湘军阵地展开肉搏战。后来由于太平军云集天京,棉衣、粮食供应都遇到困难,李秀成才决定撤军。接着,洪秀全又命他执行“进北攻南”的计划,企图进攻清军后方,伺机消灭湘军以解京围。但由于天京告急才又回师援救。这次南北奔波,使李秀成损兵折将,锐气大伤,失去太平军将士数万人。
1863年
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渡过长江攻安徽,企图以进攻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由于军中粮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围据点接连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军在该次出征损失惨重,“前后失去战士数万余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军亦超过10万以上,导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队严重不足仅3万残兵,故湘军得增益7万兵力围攻天京。苏州失守后,天京形势更为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但此时的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自此时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留守天京。
1864年6月
洪秀全病逝。6日,十六岁的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用火药炸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擒获。
1864年8月
李秀成被俘后,被人送至曾国荃的清军兵营。因为自己的亲兄弟曾国华在与李秀成作战时,战死在三河镇,故而对其痛恨有加。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李秀成痛楚斥他:“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如此?”,英雄之气丝毫未减。
此后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他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考证,曾国藩为了邀功曾夸大和扭曲了很多史实,因害怕清政府的审讯而不等指示,擅自将李秀成杀害。李秀成的自述也在上报朝廷时,经过了曾国藩的删减,原稿被曾国藩送至家乡秘藏。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江宁就义,终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李鸿章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曾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年表
⊙1823年(清道光三年)李秀成生于广西藤县大黎新旺村。
⊙1849年 李秀成全家加入拜上帝会。
⊙185l年1月11日金田起义胜利,建号太平天国。
⊙1851年(清咸丰元年)8月太平军路过藤县,李秀成入伍。
⊙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
⊙ 李秀成在春官正丞相胡以晃手下理事。
⊙7月 被保举为右后四军帅,把守天京太平门外新营。
⊙8月 调任后四监军,在天京仪凤门外高桥驻守。
⊙9月 随翼王石达开到安徽安庆巡视民务。
⊙1854年春 太平军克复庐州,李秀成奉命镇守,升二十指挥。
⊙1854年秋至1855年 驻守安徽太平府、和州一带。
⊙1856年2月 奉调随燕王秦日纲解救天京,8月打破清军阻击,进入镇江城。
⊙4月 参加一破江北大营之役。
⊙6月 参加一破江南大营之役。
⊙9月 天京内讧,东王杨秀清被杀。
⊙冬 困守安徽桐城。
⊙1857年1—2月 会合前来救援的陈玉成部,大破桐城围敌,连克舒城、六安、霍邱;与张洛行部捻军联合。
⊙夏 受洪秀全封为副掌率,“提兵符之令”。
⊙ 11—12月奉命率部东返,接应吴如孝部撤出镇江。
⊙ 1858年4—6月奏准出京调度军务,占领滁州,在江浦大刘村被清军打败。
⊙ 7—8月召集枞阳会议,确定解救天京方略。受封为后军主将。
⊙9—10月 会同陈玉成部再破江北大营并占领扬州。
⊙11月 配合陈玉成部围歼湘军李续宾部于三河镇并乘胜连克舒城、桐城、潜山、太湖。
⊙1859年 以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薛之元先后降清,天京北路又困,与陈玉成部转战江浦、浦口一带。
⊙冬 晋封忠王。
⊙1860年初 商定以“围魏救赵”方略解救天京之围。
⊙2月 在芜湖召集诸将,誓师进军。
⊙3月19日 率所部攻破浙江杭州,并于6天后疾驰北返。
⊙4月8日 于安徽建平召集各路将领,商定回救天京的作战计划。
⊙5月6日 再次攻破江南大营。
⊙5—6月 率部东征苏州、常州,开疆拓土,建立苏福省。
⊙7—8月 第一次进军上海。
⊙10月 自天京出发,走商路,参加第二次西征。
⊙1861年6—7月 进抵湖北南部武昌外围,因江北陈玉成部回救安庆,遂放弃“合取湖北”计划,取道原路东返。
⊙8月 5日安庆失守。
⊙ 9一12月进军浙江,并于12月29日再克杭州。
⊙ 1862年(清同治元年)1月率大军自杭州出发,开始第二次进攻上海。
⊙ 6月以湘军进扎天京雨花台外,天王洪秀全下诏回救,自松江撤兵回苏州商讨对策。
⊙10月 率“十三王”之兵回救天京,与湘军苦战45日,未能取胜而退。
⊙1863年2—5月 率部遂行“进北攻南”计划,至安徽六安折返。
⊙6月 自江北南渡时,遭湘军水陆师合击,太平军被击毙饿毙不计其数。
⊙9一12月 组织指挥苏州保卫战。12月4日,苏州失守,返回天京。
⊙12月 向洪秀全提出“让城别走”建议,被拒绝。
⊙1864年3月2日 湘军合围天京。李秀成负责全城防守事宜。
⊙6月1日 洪秀全病逝。6日,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7月19日 天京陷落。当晚,扶幼主突围出天京,不久离散。
⊙22日 在方山被俘。不久,被囚入木笼,连日赶写《自述》。
⊙8月7日 在南京就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uggbq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