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高士善卷善卷之德
1、重义轻利之德
善卷先生给中国的道德历史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重义轻利。早在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就已经明确指出:“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善卷先生重的是生命的意义,轻的是一己私利。善卷先生生活在逍遥自在、心意自得的环境中,他不愿被名缰利索所牵制。拒绝登上天子的宝座,这既是善卷先生的一种自然的选择,也是善卷先生重义轻利的美德体现。
2、重生之德
人对生命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对自己身体的保养和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上。从善卷先生的生活来看,他的生活很有规律,这有利于他的身体健康;他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这种劳动是自己的体力足以承受的劳动,这样的劳动不仅不会损害他的健康,还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利。这种劳动也是他丰衣足食的保证,他可以因此而衣食无忧,还可以过上当时的小康生活。他冬天穿得上皮毛衣服、夏天穿得上细葛布衣服,就是天子在冬天和夏日也只是穿这样的衣服。善卷先生不苛待自己,从善卷先生的衣着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待生活的人,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善卷先生的心理也是非常健康的,对自己的生活他感到满足,他觉得这种生活是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一种心理满足的心意自得的生活。
3、独善之德
善卷先生非常重视自己的修为,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说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善卷先生的这种独善其身并没有什么穷的背景,也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更不是为了兼济天下。他“理安于独善”,“不耻为匹夫。”(无能子:《无能子》,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他的自我修为是心安理得的,作一个平民百姓也是心安理得的,他并不以做一个
平民百姓为耻。
4、轻名务实之德
善卷先生不但一辈子不求名,更是回避名,连最大的天子之名也回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名。那么,善卷先生是不是对什么都轻视呢?
善卷先生轻名,但非常务实。他并不像其他高士一样只注重修道理论的研究,他更注重社会实践。善卷先生是在生产活动中,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所以,善卷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非常有规律。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种”,“秋收敛”,“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善卷务的是享受生活之实。与此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和感化周围的百姓,以形成良好的世风。他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纠正不良风气。就在帝舜拜访他时,善卷耳闻目睹帝舜一行的招摇,没有听之任之,而是一针见血的当面批评帝舜,为保持和发扬帝尧时代的良好风尚作出贡献。
5、敢谏与善谏之德
当帝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先生时,善卷先生利用这个机会,当面对帝舜进行批评,这是善卷先生对天下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虞舜的关心与爱护的表现。善卷先生首先赞扬先帝唐尧对天下的治理,认为:“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善卷先生觉得在唐尧在位的时候,以仁义化民,天下和谐。在赞扬唐尧以后,善卷先生毫不客气地对帝舜进行批评。善卷先生首先批评帝舜的衣着,认为:“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善卷先生接着批评帝舜愚弄百姓和为自己歌功颂德:“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皇甫谧:《高士传》,京华出版社,2000年出版。)善卷先生分析了帝舜这样做的危害,认为这会导致天下从此大乱,以此警醒帝舜。
6、崇尚自由之德
自由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至高境界。十九世纪匈牙利爱国英雄和诗人裴多菲对人的生命、爱情、自由这三者的重要性作了一个比较,裴多菲觉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裴多菲看来,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为可贵。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代,善卷先生就崇尚自由。他认为自由才是人类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当唐尧和虞舜要把帝位禅让给他时,他认为自己登上帝位之后肯定会改变他现有的生活,伤害到他的自由,而做帝王又不是非他不可,在名利与自由面前,善卷选择了自由!他崇尚的自由就是逍遥于天地之间。善卷先生所崇尚的逍遥于天地之间的这种自由,也成为中国人追求自由的重要标准。善卷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崇尚自由之德。
7、就利辞害之德
善卷先生过着逍遥自在、心意自得的生活,这样的有品质的生活对他的身体和心理都非常有利,对他的生命也十分有利,继续这样的生活肯定是善卷先生的心愿。然而,帝舜要把充满巨大名利诱惑的帝位禅让给他,要彻底改变善卷先生的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善卷先生是接受还是辞让?善卷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辞让,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善卷先生懂得就利避害。在善卷先生看来,如果登上天子之位,肯定会改变现有的生活,而现有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做了帝王以后的生活不仅不会变得更好,反而会变得糟糕。繁重的政务不仅不会给他自由,反而是他生活的桎梏。在善卷先生看来,天下已经被虞舜治理得好好的,并非要他善卷做帝王不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干嘛要做帝王危害自己美好的生活呢!
8、勤劳之德
从《庄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善卷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他既爱脑力劳动,又爱体力劳动。
说善卷先生爱脑力劳动是因为他是一位高士,一位睿智的高士,一个连圣君唐尧都自叹不如的高士,如果他不爱脑力劳动能成为这样的高士吗?一位高士爱脑力劳动并不值得惊讶,但一位高士热爱体力劳动就非同一般了。
与善卷先生同时代的高士很多,但像善卷先生那样热爱体力劳动的高士并不多见。在高士被衣、王倪、啮缺、许由、善卷、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北人无择、石户之农、巢父、壤父、蒲衣子、伯成子高中,谈得上热爱体力劳动、并且勤劳的恐怕只有善卷先生一人。
9、中庸之德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可以从上古高士善卷那里找到源头。
善卷先生春天耕种,十分忙碌,但他的身体足以承受这种季节性的劳动,并不是累得死去活来。善卷先生秋天收获的劳动果实,足以保证他一年的食用,也可以保证他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善卷先生还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中找到心理的平衡,他在有生活保证的前提下享受逍遥自在、心意自得的快乐生活。善卷先生不想改变这种生活。在帝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先生时,善卷先生的处理方式也体现出他的中庸思想。善卷先生没有像石户之农那样,在讽刺帝舜之后拖家携口入大海深处终身不返;更没有像北人无择那样,认为帝舜禅让帝位给他是对他的一种羞辱,以至于跳入深渊结束自己鲜活的生命;善卷先生也没有装病,说自己身体不好。善卷先生用自己不愿改变自己现有的美好生活的理由,拒绝了帝舜的一番好意与诚意。现有的美好生活就是中,不想改易就是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善卷先生的生活道路显然是一条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善卷先生认定的就是应该重义轻利这个理。
10、顺应时势之德
善卷先生春耕种,秋收敛,不违农时;善卷先生冬衣皮毛,夏衣絺葛,顺应时序。宋朝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九》、《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四》、《太平御览·时序部·卷二十五》均有善卷顺应时序的记载,这种记载并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这种记载是作为中国历史上顺应时序的一种最早的或最典型事例。善卷不仅顺应时序,还能顺应天下大势。
11、守秉性之德
善卷先生并不是没有才能去治理天下,不然的话,帝尧不会那样谦卑的拜善卷为老师,更不会萌生禅位于善卷的想法,帝舜也就不会想把天子之位禅让给善卷了。既然善卷有治理天下的才德,他也能够使天下太平,能够给百姓施德政,为什么他不接受天子之位呢?善卷先生是怎么想的?
《淮南子》里有这样的解释:“许由、善卷,非不能抚天下宁海内,以德民也,然而羞以物滑和,故弗受也。”这告诉我们,善卷拒绝接受帝位的理由是,他羞于高居帝位之后扰乱了自己的秉性和自己平静的生活。
12、耿直之德
当帝尧以天子之位让许由,许由拒绝之后,尧又把天子之位让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以自己患有幽忧之疾的理由加以拒绝。当帝舜要把天子之位让给子州支伯时,子州支伯也以自己患有幽忧之疾的理由加以拒绝。
人们不禁要问,子州支父和子州支伯是否真的都患上了幽忧之疾,即患上了很深很难治愈的疾病呢?值得怀疑。
当帝舜要将天子之位让给善卷先生时,善卷先生并没有撒谎,并没有说自己患上幽忧之疾,要马上进行医治,并且要长时间进行医治,以此来忽悠帝舜。
善卷理直气壮的拒绝天子之位,其理由足以说服帝舜打消禅让帝位给他的念头。他告诉帝舜,自己身体很好,心情很好,生活过得很好,过着非常有品位的生活,自己并不想改变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就是拿至重的天子之位来都不换!这样的理由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在善卷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用撒谎来忽悠帝舜。
善卷看不惯帝舜的张扬,认为这改变了帝尧的务实与节俭之风。当着帝舜的面,善卷对帝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既是善卷对天下负责的表现,也体现了善卷可贵的耿直人格。
13、教化帝王之德
善卷是帝尧的老师,唐尧在善卷门下直接受教;虞舜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善卷利用这个机会,当面教育帝舜。在尧舜的时代,这两位在位的帝王都接受了善卷的教育。这两位名垂千秋的帝王所创立的功业与善卷的教化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善卷对后世帝王也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受上古禅让之风的影响,共有二十二位皇帝禅让帝位,这二十二个皇帝禅让帝位的理论依据是让贤,主要榜样是唐尧禅让帝位给许由、虞舜禅让帝位给善卷。
在中国最强盛的唐代,学者欧阳询所编的类书《艺文类聚》里,有帝王部·卷十三、人部卷二十一、人部卷三十六等三处有善卷的记述,而这部书不仅为当朝帝王所喜爱,还为后世帝王所必读。
在文化最发达的宋朝,有宋真宗诏为善卷先生封茔立祠,有宋徽宗为善卷先生赐号“遁世高蹈先生”。清初,康熙帝敕封江苏宜兴善卷寺为“东南第一祖庭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道场”。如果善卷的事迹对这些帝王没有影响,他们是不会这样做的。
宋代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当朝皇帝手不释卷,每日阅览,赐名该书为《太平御览》。在《太平御览》里有多达十处关于善卷的记述!这部权威性的百科全书为后世帝王所必读,善卷的事迹几乎是全方位影响当世和后世帝王。可以说,后世帝王鲜有不看《太平御览》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善卷这个人物对宋代以后的历代帝王都要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4、教化百姓之德
北宋第三代皇帝赵恒东封时,辰州通判欧阳陟上书朝廷,奏言善卷先生有功于民,应予褒奖。真宗皇帝准奏,诏为善卷先生封墓,建立善卷先生祠堂,并且赐号曰:“高蹈先生”。如今我们无法找到欧阳陟的奏章,因此也就无法得知奏章里所列善卷先生有哪些功德于民。不过,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善卷先生所留下的教化百姓之德,这种教化百姓之德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
善卷先生所到之处教民勤奋。你看,善卷先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整天都在勤奋劳动。这位有文化、有知识、有智慧、受到天子敬重、有帝王才德的善卷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教育百姓,当地百姓能不效法?我们从善卷回答帝舜的一番话语中也能推断,善卷先生不仅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政治家,并且是一位言传身教的教育家,这样的教育家的教育效果绝对非同一般。
要想获得丰厚的收获,勤奋劳作显然是必要的。但这还不够,还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善卷先生教民不违农时,功德无量,我们可以从宋代李昉的《太平御览》中得到验证。
善卷教化百姓要会生活,要会享受生活。
善卷先生教育百姓要懂得劳逸结合的好处。善卷先生无论是春天的耕种还是秋天的收敛,都是力所能及的,都是注意到休息和体力恢复的。
15、使贪廉懦立之德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在一次瞻仰了善卷先生的遗迹以后,他大发感慨:“践先生之遗迹,颂先生之高风,贪者廉,懦者立,盖自勋华以及于今日矣!”(应先烈:《嘉庆常德府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禹锡这位诗人型的政治家认为,瞻仰先贤善卷先生的遗迹,颂扬其不贪恋名利的高风,可以使贪腐者想到廉洁,懦弱者想要自立自强,善卷先生的这种功德已影响到今天。
16、果敢之德
善卷先生的行为是果断的,从不拖泥带水。从善卷先生的日常生活来看,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非常有规律。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不仅有自己的判断,而且敢于表达。
当善卷先生发现帝舜出巡太过张扬,不仅浪费资源,而且还扰民、愚民,他果断决定向帝舜进谏,当面向帝舜提出批评,这种果敢为后世树立了敢于向帝王进谏的榜样。
帝舜要将帝位禅让给他,善卷先生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决定不接受禅让。为显示自己不愿接受禅让的决心,善卷先生不仅用语言回绝了帝舜的禅让,还在行动上表现出他态度的坚决。善卷先生为避免帝位禅让的进一步纠缠,他进入了深山老林,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去向。这与许由相比,在同样的问题上,许由舍不得离开,难怪许由受到了好友巢父的批评,善卷肯定不会招致这样的批评。
(以上资料由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杂志社社长周友恩提供。参见周友恩著《德山——上古高士善卷评传》(团结出版社出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82851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pq4l9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