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蕙才女影响

织锦台窦滔墓诗歌影响北朝前秦著名才女苏若兰,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享誉古今。虽说当时南方因天时地利,才子才女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北国仅以…

北朝前秦著名才女苏若兰,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享誉古今。虽说当时南方因天时地利,才子才女多如过江之鲫,然而北国仅以一个才貌俱佳的苏若兰,就足以使他们黯然失色,真可谓是月明中天,群星失灿。

多才多艺的苏蕙还是一个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璇玑图》诗文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已散佚,无人搜集。

织锦台

地方上出了这么一位卓越的女才子是很荣幸的,后人为了纪念她,把她在法门寺住过的小巷取 名为“织锦巷”“修的台取名为“织锦台”;漂洗过丝线的渠池取名为“续坑”;在她送窦滔去流沙的法. 门寺的北门外城墙上砖刻“西望续坑”四个大字,和“苏氏安机处”五个小字。并以青石一方上面刻“璇 玑图回文“,嵌镶在北门照壁中间,供人玩味观赏。照壁上还刻有“武镇泰国”四个大字和“安南将军 遗址”六个小字。

窦滔墓

苏蕙兰的丈夫窦滔死后埋葬于家,乡——今扶风县周秦坡村南(北离法门寺五公里)墓 前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沉题刻的“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墓”碑和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是否为窦滔与苏若兰夫妇同穴葬,待考。不过他 们的后裔仍存,至今周秦坡老庄还有十多户窦姓人家,过去每年清明节时,他们都要带上献祭食物和香表,团聚在窦滔墓前扫墓奠祖。窦滔苏若兰夫妇离合悲欢曲折的爱情故事影响十分深远。至今周原一带,甚至关中西部各县,男 女青年结婚,女方要织许多三色以上的花手帕,赠送给新郎的亲友们,用意在于警惕男方不要三心二意,爱情要专,经常念念不忘夫妇恩情。此事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地方礼俗。现如今女方已不用老法织手 帕了,多用机织巾,以故扶风县毛巾厂织造的彩花小毛巾十分畅销。才华文采出众的苏若兰织锦回 文诗《璇玑图》在文学上影响也是很长久的。

诗歌影响

自她以后,千多年来,历代不少文人学士,也创制了许 多回文诗词,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李禺,明代的汤显祖、张 芬,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但能象苏若兰的《璇玑图》能读出几千首的。不过,后人的回文诗词也有创 新:有的诗词可随句倒读;有的词点破原句,倒读构成同体词;也有将诗句倒读后变成一诗词的,难 度逐渐加深。后来的回文诗词不论有几多变新,苏若兰总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此举数首回文诗词如下:

苏轼《回文七言绝句一首》,诗云:

红笺短写空深恨, 锦句新翻如断肠。

风叶落残惊梦蝶, 戍边回雁寄情郎。

倒读则为:

情郎寄雁回边戍,蝶梦惊残落叶风。

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苏轼有首随句倒读的《菩萨蛮》,二、四、六、八句是一、三、五、七句倒读: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纱凉,凉纱薄汗香。

手红水碗藕,藕碗水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汤显祖在杂剧《邯郸记》中,描写崔氏人宫为奴,织锦时思念文夫卢生,织回文词《菩萨蛮》感 悟皇帝,词日:

梅题远色春归得,迟乡瘴岭过愁客。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锦官当夕情啼断望 河明。自居部点破原句,仍然构成内容相同的《菩萨 蛮》:

明河望断啼情夕,当官织锦催还急,织室锦抛‘残,窗纱翠逼寒。 峰斜回雁影,孤客愁过岭。瘴乡迟得归,春色远题梅。

张芬以《寄怀素宙陆姊》一首七律,点破原句倒读变成了意思相同的《虞美人》词。诗云: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依高楼。

迟迟月影移斜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倒读构成《虞美人》词一首:

秋声几度连飞雁, 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 叠叠竹斜称影月迟迟。

楼高依望长离别, 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 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回文诗范围扩大到词,又进入了对联领域,而 且有不少趣闻。清代北京有座“天然居”酒楼,楼上高悬一副五言回文短联,文日: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乾隆皇帝把这副对联回文成上半副对联,征邀下半副对联,文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纪晓岚对上了下联,文曰: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有个无名的穷书生不服气,也对上了下联,文曰: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两则下联可同称佳妙,为人仰慕,流传于世,从 此回文对联逐渐多了起来,至今仍然盛行。人们一谈到回文诗、词、对联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起了 千年前创始回文织锦《璇玑图》的才女苏若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7dctrf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