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落幕后,最大的人生赢家出现,历经七朝而不倒
在长安十二时辰结束后不久,就发生了唐史中,著名的安史之乱。昔日的唐玄宗视杨玉环如至宝。但在逃亡蜀中的路上,因为龙武军的兵变,也让唐玄宗最终选择了权力,而放弃了昔日的爱人杨玉环。

随后在安禄山叛军攻占唐朝两军的时刻,逃到灵武的太子李亨继位,史称唐肃宗。当时的肃宗把剿灭叛军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唐朝郭子仪的身上。但大多数帝王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猜忌心过重。在郭子仪领军收复两京之时,实际的指挥者却是肃宗信任的奸臣与宦官。
本来按照郭子仪的原计划,是他本人和李光弼分别领军,分头进攻长安与范阳,在两路大军反复干扰叛军以后,最终在长安城汇合,将叛军一网打尽。但意气风发的肃宗却下令郭子仪,让他直接领军去剿灭长安城中的叛军。

皇帝的命令大于天,郭子仪只能从命。面对长安城外数十万的叛军,幸好郭子仪做到了料敌如神,提前设下了埋伏。在正面战场,郭子仪巧妙与叛军周旋的同时,他另派一路唐军,绕道叛军的背后进行突袭。两面夹击之下,叛军只能选择慌忙逃窜。这就是郭子仪有勇有谋的一面,难得的是身为名将的郭子仪,还是一位忠臣。

随后的郭子仪选择挥师直取洛阳。当时的安庆绪依托高山的有利地形,让唐军的进攻处于劣势当中。随即郭子仪下令四千回纥兵绕到敌军山后。而正面的唐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让叛军贪功挥师冒进,脱离了有利地形。之后回纥兵从后山杀出,并占领了山顶。在回纥兵占领山顶摇旗呐喊的同时,唐军调转马头,再度向回绞杀叛军。唐军此举声势浩大,顿时叛军阵脚大乱,面对强势的唐军,安庆绪无奈,只能选择败走相州。就这样东都洛阳又回到了唐军手中。

恰逢此时吐蕃大军逼近长安。眼看吐蕃大军,将兵临长安城下,唐代宗想起了郭子仪。随后代宗帝再度启用郭子仪为帅迎敌。当时的郭子仪已经赋闲在家多年,手上既没有兵也没有权。在得到代宗帝的命令以后,郭子仪只能带着府中二十多名家丁,一路招兵买马,赶赴长安。
当郭子仪抵达长安之时,他的麾下仅有一万余人。但此时的长安城已被吐蕃大军攻破,唐代宗更是避难逃到了陕州。面对长安城中二十多万敌军,郭子仪想取胜真是难如登天。当时的郭子仪真可谓做到了临危不乱。

他判断吐蕃人生性多疑,占领长安这么久也没有遇到唐军,必定充满了疑惑。于是郭子仪将计就计,令麾下士兵到城外的山上,点燃无数火堆,并擂鼓呐喊。于此同时郭子仪又派出一路唐军骑兵,在城下巡视,摆出一副大兵压境的样子。而且郭子仪还派人偷入长安城,召集数百名少年,在夜里四处击鼓呐喊:郭将军率大军杀到,唐朝大军要来收拾吐蕃军队了。
面对袭扰吐蕃大军人心惶惶,并最终选择逃离了长安城。郭子仪凭借一万余人,智退吐蕃二十万大军的一幕,令唐代宗激动不已。在唐代宗回到长安以后,他便赐给了郭子仪一面免死金牌,并在凌烟阁绘制了郭子仪的画像以供后人观仰。

战功赫赫的郭子仪,是唐朝末期的不世名将。他曾官致太尉,中书令最终更是成为了汾阳王。晚年安享富贵的郭子仪更是儿孙满堂。在郭子仪的众多子女中,他的第七子更是娶了皇帝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郭子仪一生做到了掌权却不张扬,有名却不跋扈。最终荣宠一生,活到了85岁的他寿终正寝,真不愧是人生的一大赢家。{参考资料:《新旧唐书》}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67305k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