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逊历史评价
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樊逊或许还没有什么地位。但就北齐一朝,甚至北朝来说,他还是以文章而知名的。据《北史》记载,当时的大文人魏收很为人称颂,他曾经写了《库狄干碑序》,令樊逊为之作碑铭,写好之后,别人以为序和铭均出自魏收一人之手。高洋死后,杨愔让樊逊作书告晋阳朝士,书写好后,又让魏收润色,魏收竟不能更改一字。这些都可以看出他的文才。只是,樊逊的作品没有多少保存下来,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
保存典籍
天保七年(557年),高洋下诏校订皇家藏书,以供皇太子览阅。樊逊又与高乾和、马敬德等11名秀才同被诏定校刊群书。在战争频繁且又分裂割据的情况下,高洋能够这样做,确非易事。樊逊受此重任,倍加认真负责。他依据汉时刘向校书的方法,就北齐境内所有公私藏书收集致全,精心校阅,除当时官家藏书外,“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疑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典籍做出了一定贡献。
目录学家
北朝北齐文献整理专家、目录学家。字孝谦,河东北猗(今山西临猗)人。少好学,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后出任为临漳小吏。县令裴鉴见其所作《清德颂》10首,擢为主簿。武定七年(549),兼录事参军事。天保四年(553)年,尚书擢第,以逊为当时第一。后诏入秘府刊定书籍,天保七年(556),诏令校定群书,他与高乾和、马敬德、许散愁、韩同宝、傅怀德、古道子、李汉子、、鲍长暄、景孙、王九元、周子深等11人,同被尚书召集一起刊定古籍。当时秘府所藏书籍纰缪甚多,他上书称:“案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竞,表上,辄言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今所仇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御诸甲馆。向之故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藉众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秘书监尉瑾听从他的建议,借所得别本3000余卷参校,所编校《五经》诸史殆无遗阙。时有“文章成就,莫过樊孝谦”之说。官至员外散骑侍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5n6ocd2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