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敢扣楚怀王不敢扣留赵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楚怀王与秦昭襄王在武关会盟时秦国将他扣押,胁迫他割让巫郡、黔中郡,被他断然拒绝,最后楚怀王客死于秦,但是后来面对赵惠文王的时候,为什么秦国却没有,那秦国敢扣楚怀王不敢扣留赵王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秦昭襄王为什么没有在渑池会扣留赵王,而在二十年前在武关会面时却扣留楚怀王,还要从综合国力以及合纵连横策略说起。
1.渑池之会
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为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
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
后来,秦向赵要十五座城,他寸步不让,说用秦国国都作为交换,使秦王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
2.楚国背弃山东五国,独自当秦,楚王被扣
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
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
公孙衍在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取代张仪为魏相国,乃于次年合东方六国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此次攻秦虽然失败,但是秦国也看到以自己一国对抗六国还是有难度的,于是秦国开始改变策略,拉拢楚国破坏六国合纵。
首先,秦昭襄王与楚怀王结盟,同时秦国把上庸给了楚国,楚国贪便宜背弃合纵条约与齐国断交。齐、魏、韩三国因为楚国与秦国结盟,背叛了合纵的约定,联合在一起攻打楚国。
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了韩魏两国不少城池。然后秦国把侵地归还给韩魏两国,这样抗秦合纵的盟约彻底瓦解。
接下来齐、魏、韩因为楚国背叛了合纵的约定再次攻打楚国,秦国也趁机攻打楚国,楚国失地过多想再次与秦国会盟,秦昭襄王八年(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邀楚怀王在武关会面结盟,途中突然劫持楚怀王到咸阳。
楚国此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部没有力量反击,外部没有盟国支援,只能忍气吞声。
3.赵国实力强盛,准备充分,盟国支持
就在齐、秦争斗时,赵国得到发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灭中山国,成为齐、秦争夺土地的对手。
为了对付赵国,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与齐闵王决定同时称东、西帝,并准备联合五国攻赵,三分赵国,约定了出兵日期。
但这一计划被苏秦破坏,苏秦劝齐主动去帝号,用以孤立秦,拉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闵王采纳了这一建议,联名燕、韩、赵、魏等国西攻秦,迫使秦昭王废帝请服,退还所攻占的赵、魏部分土地。
此后,秦国致力于弱楚的策略,多次攻打楚国。渑池会也是再次背景下发生的,秦国攻打楚国,害怕其他五国相助,于是秦赵渑池会,此时的赵国已经是仅次于秦国的强国了.
秦有求于赵怎么会扣留赵王,况且因为秦国有扣留楚怀王的前科,赵国早有准备,一旦扣留赵王,秦国必然再次收到山东六国的攻打。
在秦赵渑池会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78年.
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楚被迫迁都.
秦国势力发展到湖南一带,楚国也就削弱了。
接下来秦国的战略目标就指向了赵国。
楚怀王被扣和赵惠文王无恙其实是秦王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4n59ne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