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主要成就

镇静持重杨廷和在明武宗“失德”的情况下,多次上疏规谏未果。他虽“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正德年间,武宗多不在京。杨廷和入值中枢,参与机要,“镇静持…

镇静持重

杨廷和在明武宗“失德”的情况下,多次上疏规谏未果。他虽“邑邑不自得”,但仍勤于政事,忠于职守。正德年间,武宗多不在京。杨廷和入值中枢,参与机要,“镇静持重”,“补苴匡救”,按例赈灾免租,百官也各奉法守职,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安化王朱寘鐇叛乱时,他“(起)草赦诏,请擢边将仇钺,以离贼党。(仇)钺果执(朱)寊鐇”。 流民刘六、刘七发动起义,他建策献言,调兵遣将,终于镇压了这次起义。 明末学者陈子龙指出:“武皇(明武宗)穆骏西驰,而天下晏然者,以任相得人也。”

安危定倾

• 迎立世宗

武宗无子,他驾崩后,张太后(孝康敬皇后)命大臣议所当立者。杨廷和举《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主张立兴献王长子朱厚熜明世宗),得到了阁臣们的赞同。太后“一如廷和请,事乃定”。使这一颇为敏感的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 铲除江彬

武宗死后,当时平虏伯江彬在京畿拥有重兵,有谋反之嫌。杨廷和与同僚蒋冕、毛纪及太监温祥商议用太后的命令捕杀江彬,并争取到了太监张永、魏彬、陈严等人的支持,最终说服了太后,成功逮捕江彬。江彬被除去后,史称“中外相庆(朝野内外举国欢庆)”。

革除弊政

明世宗朱厚熜未至京师时,杨廷和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皇帝的掣肘,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以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杨廷和办事勤勉,讲求效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史载:“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石斋(杨廷和)一一口授,动中几宣,略无舛错”,“中外倚以为安”。正德、嘉靖之际的遗诏、登基诏都出自杨廷和之手,他的很多兴利除弊的改革措施都是通过诏书的形式颁布的。

杨廷和针对武宗调边兵入卫京师,致使“边卒纵横骄悍,都人苦之”、边防力量也大为削弱的情况,在武宗死后“传遗命罢威武团练诸军,各边兵俱重赉散归镇”,解决了这一问题。武宗去世后,杨廷和尽废其政,以遗诏“革皇店及军门办事官校悉还卫,……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诸非常例者,一切罢遣。又以遗诏释南京系囚,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京师不急工务,归宣府行宫金宝归诸内库。中外大悦”。杨廷和在所拟登极诏中,还“赐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赋尽免之”,以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世宗即位,杨廷和草上登极诏书。“已而诏下,正德中蠹政厘抉且尽。所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五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悻得官者大半皆斥去”。

在裁汰冗官、冗兵的同时,杨廷和还注意拨乱反正、平反冤案。在它所拟的登极诏书中规定:“正德十四年文武官员人等,因谏上巡游、跪门责打降级改除为民充军者,该部具奏起取复称,酌量升用。打死者,追赠谕祭,仍荫子入监读书。充军故绝者,一体追赠谕祭,复养亲属”。而且,“廷和益欲有所发嘘,引用正人,布列在位”。注意选拔人才,以推行新政。

杨廷和的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嘉靖初年,政府财政状况大有好转,阶级矛盾也相对缓和,“天下翕然称治”。以至于杨廷和去世多年后,太仓仍存有可供数年使用的积蓄。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44tlam7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