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人物评价
陶元藻:“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
陶元藻:“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郑观应:“国初海寇内犯,而姚启圣、施琅、蓝理、李之芳之将才出;三藩同叛,而岳乐,穆占、赵良栋、梁化凤、王进宝之将才出;准噶内闯,而超勇亲王策凌之将才出;四部犂庭,而兆惠、明瑞之将才出;金种捣穴,而阿萨、海兰察之将才出;川楚征剿,而额勒登保、德楞泰、杨遇春、杨芳之将才出;发,捻等逆纵横扰乱,而向、张、江、塔、罗、李诸帅之将才出。”
萧一山:“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奋于陕;蔡毓荣、徐治都、万正色奋于楚;杨捷、施琅、姚启圣、吴兴祚奋于闽;李之芳奋于浙;傅宏烈奋于粤;群策群力,敌忾同仇。”
《简明清史》:“施琅与姚启圣,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各有功绩。尽管最后率军攻入台湾的是施琅,但若没有姚启圣前期的准备与铺垫,施琅不会轻易取得这场胜利。康熙皇帝本人及清朝史书多将平台之功归于施琅一人,皆因施琅攻取台湾后,抢先姚启圣数日奏报朝廷,得以进封靖海侯。而实际劳苦功高的姚启圣,却一无所获,返还福州。即在病痛中,郁郁而终。”
《清史稿》:台湾平,(施)琅专其功。然(姚)启圣、(吴)兴祚经营规划,勘定诸郡县。及金、厦既下,郑氏仅有台澎,遂聚而歼。先事之劳,何可泯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3ip5br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