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真的建造过史上最大佛像,但又是怎么被摧毁的呢?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操控朝政的武则天下令建造的万象神宫落成,高达九十余米,宫殿之内装饰华美,富丽堂皇,外观气势磅礴,壮丽雄伟。意犹未尽的武则天又下令,在万象神宫明堂之北,按照想象中的天堂,建造“功德堂”,供奉一尊夹纻[zhù]大佛。

“夹纻”是一种塑像方法,首先用泥塑胎,而后刷漆,贴上麻布,等油漆干了,再次刷漆,贴布,如此反复,完成了繁琐的工序,撤掉泥胎,就成了“脱空像”。这种制作工艺形象逼真,外感柔和,质地较轻,不必固定在一个地方,因此也叫“行像”,可以随意移动。

夹纻大佛究竟有多高呢?据《通典》记载:佛舍高度为“百余尺。”但从其他史书的记载来看,这尊佛像,远不止“百余尺”。《朝野佥载》记载:“薛师名怀义,造功德堂一千尺于明堂北。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九百尺,相当于三百米高;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六斤半,想想装了千斛的船有多大;小拇指上能坐下几十个人。
《朝野佥载》的作者张鷟[zhuó]生活在唐朝开元年间,距离“武周”朝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那时候万象神宫、功德堂允许平民百姓参观礼拜,张鷟本人就算是没去参观过,也会有所耳闻。因此说,他对佛像高度的记载出入不会太大。

位于四川乐山市,修建于开元年间的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脚面上可坐百人,而夹纻大佛“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两者比较一下,夹纻大佛高三百米,是乐山大佛的四倍还要多一点。
遗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宠的薛怀义放了一把火,将这座能与如今摩天大楼比肩的巍峨建筑付之一炬,从建成到烧毁,它的寿命仅有可怜的7年。
这尊大佛远在1300多年前建成,到现在也堪称了不起的壮举,被毁确实是一种遗憾。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35v1b9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