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原标题: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其中一招刘邦入定关中以后,给人留下了一个疑点,刘邦为什么要封闭函谷关?要知道,派一员将领守住函谷关,肯定挡不住项羽率领…

原标题: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其中一招

刘邦入定关中以后,给人留下了一个疑点,刘邦为什么要封闭函谷关?

要知道,派一员将领守住函谷关,肯定挡不住项羽率领的各国联军,这一点刘邦肯定是知道的。

如果刘邦真想阻止项羽入关,必须亲率主力才有点机会,但这机会也很渺茫。

综上所述,刘邦知道无法阻挡项羽,也不打算真正阻挡项羽。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既然无法阻挡项羽,为什么又不愿意迎接项羽呢?如果刘邦愿意留一个人在函谷关跟项羽解释并澄清误会,然后恭恭敬敬地请项羽入关,双方就没有理由在函谷关大打出手了。

但从史书的内容看,刘邦不但没有派人到函谷关迎接项羽,相反还派军封闭了函谷关。更神的事还在于:刘邦竟然只派了一枝偏师,去函谷关试图阻止项羽的60万大军入关。项羽攻破函谷关之后,刘邦也没有派人与项羽进行联系。直到项羽到达戏水,距离刘邦大本营只有三四十里的时候,刘邦才去亲自到项羽军营澄清所有的误会。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离奇的事情呢?这与刘邦在进入关中后的战略构想有关。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刘邦进入咸阳后,能够占据关中的唯一机会,就是项羽无法与诸侯联军达成共识。只要项羽无法与诸侯联军达成共识,刘邦就有希望如约成为关中王。

事情的进展似乎在朝着有利于刘邦的方向发展:章邯投降项羽四个多月的时间,项羽都没能及时西进。就算项羽进了函谷关,也没能迅速赶到咸阳城附近,反而在函谷关周围又耽误了一个月。

平心而论,就各国联军这种德性,刘邦生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但是,等项羽率军到达戏水时(距刘邦军营只有三四十里路),刘邦终于面对现实了。项羽既然能率领诸侯联军推进到戏水,就证明诸侯联军已经达成了共识。自己再与项羽对抗,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在鸿门宴的故事里,项伯夜访之后,张良才知道刘邦派兵驻守函谷关,并试图阻止项羽入关。昨天的文章我做过点评,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刘邦胆敢做出这种决定,必然是在集团内部达成了统一意见。

如果没有时间整合关中,就绝不能抵抗以项羽为首的各国联军,这一点在刘邦集团内部并不是秘密。关中有雄厚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果能够整合关中,刘邦的实力必然会突飞猛进。但刘邦作为一个外来户,需要一段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

刘邦是一位“天生的上位者”,他绝不愿意屈居于项羽之下。经过了两三年的战争,刘邦集团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刘邦集团是绝不会心甘情愿地让出关中的。

但项羽不好惹,章邯投降以后,项羽直接封章邯为雍王。这本身就证明:项羽对于所谓的“怀王之约”根本不屑一顾。

刘邦集团的决定必然和项羽的想法背道而驰,要不要冒着得罪项羽的风险做出独占关中的决定呢?这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不止是刘邦集团犯难,对于所有人而言,如何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都是极为困难的。

过于激进的人习惯无视绝大多数危险,继而过分夸大己方的有利条件。在这种性格的影响下,任何不可思议的事他都能干得出来。

翻开历史书,因为过于激进而失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不翻历史书,新闻里随便找找因为炒股或赌球失败而跳楼的,都是这种人。

过于保守的人习惯夸大绝大多数危险,继而过分贬低己方的有利条件。在这种性格的影响下,任何懦弱猥琐的事他都能干得出来。

翻开历史书,因为过于保守而失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不翻历史书,大家身边也一定不缺乏这种所谓的“窝囊废”和“胆小鬼”。

刘邦很犯难,刘邦很抓狂。

如果刘邦过于激进,他与项羽的矛盾就有可能被无限扩大。如果刘邦贸贸然决定:出兵与项羽为首的各国联军争夺关中。我估计刘邦会栽在关中,永世不得翻身。

如果刘邦过于保守,他肯定会否决所有可能得罪项羽的决定。如果刘邦只知道一味退缩,任由项羽拿捏。我估计刘邦集团一定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因为没人愿意跟着这样一个窝囊废打天下的。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最初,刘邦或许被贪婪所控制,犯了过于激进的病,甚至想直接住进皇宫。但张良和樊哙及时劝阻了刘邦,刘邦清醒过来,不再激进了。

如果刘邦真的夜宿皇宫,他和项羽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等到了鸿门宴,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你连皇宫都住了,说你没野心,谁信呢?如果刘邦连皇宫都住了,他还有什么底气参加鸿门宴呢?如果不敢参加鸿门宴,那就等着和项羽开战吧!

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绝不能出错,但对于刘邦这种出身底层又经过艰苦奋斗的人而言,想抵御这种诱惑并不容易。好在刘邦最终清醒了,不但没有住在皇宫,甚至没有住在咸阳城内,而是在距离咸阳城几十里外的灞上驻军。

这个决定令刘邦痛苦不已,也令刘邦集团的其他成员痛苦不已。辛辛苦苦打下了咸阳城,却只能眼看着流口水。但也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刘邦及其追随者,只能用一种复杂的心情看着这片土地。这是他们辛苦奋斗打下来的江山,但这座江山的未来归属却不由他们决定。

还有比这更憋屈的事吗?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做出了搬离咸阳城的决定之后,刘邦集团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议题只有一个:下一步该怎么办?

会议的结果既明确又不明确:我们既不能激进,也不能保守。具体到行动就是: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占据咸阳城,但也不能白白放弃到手的利益。现在派一支军队驻守函谷关,如果各国联军不能齐心协力,我们就能利用对方的矛盾,真正占据关中。退一步讲,就算我们不能真正占据关中,也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为将来的谈判赢得更多筹码。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的行动,要保持有力、有理、有节。属于我们的,我们不能放弃;不属于我们的,我们不要妄想;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我们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刘邦在离开咸阳之前,召集了关中大多数有影响力的人物(官员、土豪、富户、长者),向他们做了一番简短的政治宣传。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再将这种政治宣传扩散到整个关中地区。

这次政治宣传主要包含了三个信息:

一、根据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我刘邦第一个入定关中,将来我一定会成为关中王。只是因为楚怀王的正式任命还没有到来,所以我目前的身份还是西征大元帅,只能回军营居住。

解析:第一个信息,是宣布自己在关中称王的合法性。

二、我刘邦攻打秦国,绝不是为了非法侵占关中土地,而是为了反抗暴秦。如果各位对秦国的法律政策有什么不满的地方,请大家踊跃发言,我会一一记录。将来等我成为真正的关中王之后,会把这些不合适的条款全部修改或删除。

解析:第二个信息,是用“画大饼”的方式邀买人心。

三、我刘邦的军队虽然是外来户,但我们都是老实人家的好孩子。大家不要有军纪方面的担心,我可以跟大家约法三章,保证关中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

解析:强调自己的正义性,减少关中人的抵触心理。

这三个信息都很粗糙,刘邦只是用这三个信息,让秦国故地的老百姓都相信:如果刘邦成为新的关中王,大家都会有好日子过!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但刘邦显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好,在退出咸阳城的时,刘邦也让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大肆劫掠了一番。只不过刘邦的抢劫目标并非老百姓,而是一些原属于秦国的库房。抢劫秦国库房,不容易引起百姓的反对。

抢劫秦国库房,对于刘邦而言好处多多。

首先,抢劫了秦国库房之后,秦国既有的军政系统想继续保持后勤,就必须得跟刘邦合作。

其次,抢劫了秦国库房之后,在项羽那里也好解释。毕竟数万大军人吃马嚼,抢点东西也正常。

再次,抢劫了秦国库房之后,保证了有充足的物资用以犒赏部队,安抚军心。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刘邦的这番举动堪称高明。

从政治高度上讲,刘邦还是以楚国大将自居,还是以各国联军成员自居。所以,刘邦与各国联军的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矛盾。

从利益分配上讲,刘邦没有吃独食。

虽然他抢了秦国库房,但秦国皇宫的相关财富,刘邦分文未取。

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刘邦就可以从容应对任何局面了。所谓的“刘邦惊慌失措”、“刘邦不敢赴宴”纯粹就是胡说八道。

关闭函谷关,可以说是试探,也可以说是防盗;驻军灞上,可以说是野心甚大,也可以说是不敢逾越。刘邦这套说辞,完全算得上“进可攻退可守”。

有了这套倚仗,刘邦绝不会害怕鸿门宴,因为他知道:项羽是个聪明人,肯定不会有什么丧失理智的行为。

三招帮助刘邦安定关中,约法三章只是他其中一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1gfnad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