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 (秦国国君在位五十六年)
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早年在燕国为人质…
魏昭王 (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公子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
魏惠王 (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
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䓨,魏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战国时魏国第3任国君(前369-前319年)。魏武侯之子。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亦称梁。曾开凿鸿沟,从圃田泽引水溉田,开创选拔武卒制度,筑长城于西边。…
余眛 (春秋时期吴国君主)
吴王夷昧(前580─前527年),春秋时期吴国君主,谥号吴度王,为寿梦之子,诸樊、余祭之弟,季札之兄。前544年,余祭去世,他继承了王位,在位时间17年(前544年─前527年),终年约54岁。元年为前543年。
宋文公 (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
宋文公(?―公元前589年),子姓,名鲍(一作鲍革),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四任国君,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宋文公为人贤明,礼待国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与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得到国人拥护。公元前611年,…
卫戴公 (春秋时期卫国第19代国君)
卫戴公卫申,姬姓卫氏。卫国第十九位国君,前660年在位。他是卫宣公之孙,昭伯顽之子,卫懿公之堂弟,卫文公之兄。
楚庄王 (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
朱勾 (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
朱勾(?─前411年),别名越王州勾,或越王翁,是战国时期越国的君主,越王不寿之太子,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
魏安釐王 (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
魏安釐王(或写作魏安僖王)魏圉(?-前243年),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前276年-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魏无忌的兄长,魏景湣王的父亲。
楚王负刍 (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
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楚幽王熊悍之弟,楚哀王熊犹庶兄,一说楚考烈王弟。战国时期楚国最后一任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
燕哀侯
燕哀侯,为燕顷侯之子,继其即位,为燕国第十三任君主,在位二年卒,由子燕郑侯即位。《史记》等现存史料中未有其事迹的记载。
晋献公 (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嬴芾 (泾阳君公子芾)
本名嬴芾,秦惠文王之子。秦宣太后次子,秦昭襄王的弟弟。封地在今陕西泾阳,故称泾阳君。秦武王死后,由于秦昭襄王在燕国为人质,芈八子一度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夺秦王之位,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
燕襄公
燕襄公,继燕庄公之位,迁燕都回蓟城(今北京),在位40年卒,燕前桓公即位。
宋襄公 (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公元前637年),子姓,宋氏,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第二个儿子,宋成公的父亲。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
公孙无知 (春秋时期齐国公族)
公孙无知(?—公元前685年),姜姓,吕氏,名无知,齐前庄公之孙,夷仲年之子,齐僖公的侄子,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堂兄弟,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自立为君,史称齐前废公。起初,公孙无知对大夫雍廪无礼,因此雍廪怨恨他。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雍廪趁机…
卫宣公 (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五任国君)
卫宣公(?—公元前700年),姬姓,卫氏,名晋,卫庄公之子,卫桓公之弟,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五任国君,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在位。公子晋早年在邢国作人质。公元前719年,公子晋另一兄弟公子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公元前719年,石蜡平定州吁之乱后,从邢国迎公子晋回国即位,是为卫宣公。当初,卫宣…
田和 (战国时期田氏齐国开国国君)
齐太公(?─前384年),本名田和,生称为子禾子,父为田庄子田白、兄为田悼子。其妻据其子桓公午追谥为孝大(太)妃,名不详。陈完之十世孙。田子和元年在前404年。前391年,田和自立为齐君。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
燕穆侯
燕穆侯(?-前711年),或作缪侯。中国春秋时期的燕国君主。燕郑侯之子。在位18年。燕郑侯三十六年(周平王四十三年,前729年)卒。子穆侯立[1]。穆侯七年(前722年),是鲁隐公元年,《左传》由此年开始记载。穆侯十八年(前711年)去世,子燕宣侯立。
晋文公 (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