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乾隆是清朝皇帝中最风流绝情的:相传乾隆赴永陵祭祖,东巡一行人马沿途骚扰之外,竞强拉一个良家少女,送给这位万岁爷,住了一宿便被抛弃;乾隆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生前差点…

乾隆清朝皇帝中最风流绝情的:相传乾隆赴永陵祭祖,东巡一行人马沿途骚扰之外,竞强拉一个良家少女,送给这位万岁爷,住了一宿便被抛弃;乾隆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生前差点被废掉。死后只按皇贵妃例举办丧议,不设祭享。御史进谏,反被放逐伊犁,一位生员为此呈递词条则被处斩,乾隆对孝贤皇后很深,经常去皇后墓前思念她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雍正5年(1727),17岁的爱新觉罗弘历完成了大婚礼。这桩婚事完全由父母包办,所以历史上称为“赐成大婚礼”。新娘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为康熙年间的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其父为察哈尔总管;叔伯均官至尚书、大学士、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绝对的名门望族。通过成婚大礼,富察氏被雍正册立为乾隆的嫡福晋,即结发正妻。乾隆即位后,于乾隆2年(1737)12月4日,册封其为皇后,并举行了隆重的立后大典。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乾隆在与其众多的嫔妃中,独与富蔡氏的感情最笃实。皇后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她正位中官13年,平时从不佩戴金银珠翠等首饰,只是插通草绒丝等花做为修饰。每年正月新春,后妃们都要做荷包献给皇帝。她们大都用金银丝线编织成佩囊,做成的荷包光灿夺目,华丽无比。惟独皇后认为这些过于奢侈,只以鹿羔绒毛缉为佩囊,呈献给皇帝,含有希望皇帝不忘本的深远意义。皇帝看后十分欣赏,理解皇后的用意,对于她呈献的荷包尽管朴素无光,还是悉心收藏。甚至在多少年以后,皇后已经过世,乾隆目睹她呈献的荷包,仍然十分感动,见物思人,写下动人的诗篇:

练裙缯服曾闻古,土壁葛灯莫忘前。

共我同心思示俭,即兹知要见称贤。

钩縚尚亿椒闱献,缜绖空余彩线连。

何事顿悲成旧物,音尘满眼泪潜然。

皇后富蔡氏生有2子2女。即皇2子永琏,皇7子永琮,以及皇长女和皇3女。乾隆对这几个儿女的感情都很深。乾隆元年7月2日,根据雍正立下的秘密建储规定,乾隆亲自书写了立皇2子永琏为皇太子的密旨,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还把已经秘密立储事告诉了六大臣。谁承想永琏9岁那年,竟突患伤寒而逝(追谥“端慧皇太子”)。此后乾隆一直盼望皇后再诞佳儿。乾隆11年4月8日,皇后果然生下了皇7子永琮。当天正逢久旱之后甘霖大沛,又值佛祖诞生的吉祥日,乾隆大喜过望,把承继大统的希望又寄托在这嫡出的婴儿身上。不料第二年除夕,当千家万户辞旧迎新的欢庆之际,出世不满两年的永琮因患天花薨逝。皇后因爱子再遭夭折,悲痛万分,终至一病不起。乾隆为安慰皇后,特赐永琮为“悼敏皇子”。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乾隆13年2月4日,乾隆奉皇太后首次东巡,病情日见起色的皇后随驾;2月22日,乾隆在河源屯为皇后庆祝37岁生辰;2月25日,乾隆到曲阜孔庙行释奠礼,此后又驻跸泰山行礼拈香;3月4日,因皇后感染风寒,停止按程赶路,就近驻跸济南府;3月8日,乾隆奉皇太后前往德州改水路回銮;3月11日,皇太后、皇后先行登上停泊在德州水次运河边上的御舟,岂料当晚接近零辰时,皇后即因病情突然转危而逝;3月12日,令人断魂的清明时节,乾隆在德州水次御舟上写下了痛悼大行皇后的挽诗: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此后,皇后隆重且漫长的丧议开始了。乾隆13年3月25日,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在此之前,皇帝按照皇后富察氏生前的愿望,亲拟“孝贤”二字为皇后谥号,并每天亲往长春宫皇后灵前祭酒。移殡观德殿,皇帝更一身孝服,亲临祭酒三爵。以后的初祭礼、大祭礼、满月礼、百日礼.以至孝贤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之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皇帝无不素服亲往,酹酒致祭。直到乾隆17年冬,清东陵胜水峪地宫工程告竣,皇帝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奉安于地宫宝床上为止,孝贤皇后的丧仪才落下了最后一幕。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皇帝如此大办丧事,甚至为此处分大臣一百多人(详见以前博文《皇帝丧偶心悲痛,处分大员一百多——浅析乾隆初期的一场政治风波》)。失去平衡的心理固然得到稍许慰安,但屡屡违制行事,也使他有一种负疚感。因此降旨说:“朕以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这话的后句显然是讳饰之词,也为了封住众臣之口。而前句所谓“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则道出了他与孝贤皇后的真实感情。这感情并没有随着皇后丧议的落幕结束,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强烈:

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

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

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在乾隆的《御制诗》中,像这样专为孝贤皇后的悼亡、怀旧诗不下百首。既有“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的哀思 和“榭柳台花依旧荣,触怀无处不伤情”的感慨。又有“同观人去遥,玉轮依旧朗”的怅惘和“嫌人称结发,嗟我失齐眉”的哀怨。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当属《述悲斌》:“纵糟糠之未历,实同甘而共辛”,“影与形兮难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事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予随”。读来催人泪下,极具震撼。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乾隆30年,孝贤皇后已死去17年,乾隆第4次南巡,路过济南,绕城而行,他写诗说:

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乾隆50年,皇帝在孝贤皇后陵前表述了这样一个心愿:

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

追忆居中闺,深宜称孝贤。

平生难尽述,百岁妄希延。

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这一年乾隆整整80岁,他对已成冢中白骨的爱妻说:自己不想活到一百岁,即使真的百岁而终,和你相处之期也不过20年。”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乾隆60年,皇帝揭东陵时,再次亲往孝贤皇后陵前祭酒。年已85岁的老翁,写下的诗句是:“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第二年,即嘉庆元年(1796),刚刚归政的太上皇帝携子皇帝颙琰,又一次前往孝贤皇后陵前酹酒.望着陵前郁郁葱葱的松林,不禁又回忆起48年前那令人心碎的日子,留下最后一首悼念亡妻的诗句,并在诗句下注解道:“孝贤皇后于戊辰三月十一日大故。偕老愿虚,不堪追忆!”: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嘉庆4年1月3日,乾隆皇帝死了。自从50年前与元配妻子富察氏白头偕老的愿望,随着大运河中静静流淌的春水消逝以后,现在终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与他一生唯一钟爱的人相会去了。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清初皇帝,从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多有痴情。如前几篇记到的太祖与孟古、太宗与宸妃、世祖与董鄂、圣祖与孝诚,都把感情仅仅奉献给自己所挚爱的一个后妃,乾隆皇帝则更是如此。历史上可曾有哪个帝王能像乾隆这样对爱情如此深挚而专一?他对已故孝贤皇后50年的思恋,堪称一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长恨歌!

乾隆帝和孝贤皇后感情深厚:五十年不曾忘怀

不可思议的是,自乾隆以后,随着大清王朝的逐步衰败,这样痴情的皇帝好像再也没有了。即使是人们传扬的光绪珍妃的故事也是实情少,杜撰多,缺乏感人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vpona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