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攻齐没有灭齐的原因是什么

五国伐齐本来是齐国和其余五国合纵攻秦后来却转变为五国和秦国联合起来伐齐,这也改变了历史走向。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

五国伐齐本来是齐国和其余五国合纵攻秦后来却转变为五国和秦国联合起来伐齐,这也改变了历史走向。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直接重创了赵国,促使其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能力。另一方面,五国伐齐重创的齐国,曾经也是和秦国平起平坐的强国。

就五国伐齐来说,也被称之为乐毅伐齐。公元前284年,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

齐湣王闻报,亲率齐军主力迎于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两军相遇,乐毅亲临前敌,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齐湣王大败,率残军逃回齐国都城临淄。

五国攻齐没有灭齐的原因是什么

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见临淄孤城难守,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留在齐国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的存在,意味着乐毅没能彻底消灭齐国。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后,乐毅耗时五年还是没能彻底消灭齐国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早在公元前284年,乐毅就率军攻破齐国都城了。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于是,燕惠王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

因此,对于乐毅来说,在齐国耗费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却依然没能拿下莒城、即墨这两座城池,也即没能彻底消灭齐国这一诸侯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齐国城池,也是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乐毅的怀柔策略,目的是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上下的斗志,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

进一步来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从这一角度来看,乐毅是有机会彻底消灭齐国的,但是,他希望在不引起齐国上下激烈抵抗的基础上,彻底消灭齐国。

而这,促使乐毅围困了即墨、莒城这两座城池,却没没有攻破城池的重要原因。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另一方面,对于乐毅来说,很可能缺乏攻下即墨、莒这两座城池的实力。

因为在齐国的城池中,即墨、莒不是普通的城池。

在战国时期,齐国都城都城临淄之外。

还在边境设立了四个都城,也即这就是“齐国五都”——临淄、即墨、高唐、莒、平陆。

对于齐国五都来说,将齐国大致分为五个部分,也即这个都城。

可以理解各个区域的中心城池。

在此基础上,齐国在五个都城中。

都准备了大量的精锐士兵,以及必要的物资等。

从而方便其和战国七雄之间的作战。

以上是关于五国攻齐没有灭齐的解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rmfg7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