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辅人物评价
总评
张辅身材高大健壮,不妄言笑,性格刚毅威严 ,治军整肃,屹立如山。他三次平定交趾,威名远传海外。张辅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但仍小心谨慎,与蹇义、夏原吉和三杨同心辅政。二十余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张辅是有功劳的。
历代评价
诚孝张皇后:此五臣(张辅与“三杨”、胡濙),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黄福:先辈尝论,定关中必曰冯邓;取江左必曰预浚(杜预、王濬);擒郑窦(王世充、窦建德),唐绩(李勣)之长;破侬张(侬智高)宋青(狄青)之勇。噫!殊不知一平交阯、三缚渠魁,易草莽为桑麻、变雕题为华夏,蔼然礼义之俗、俨然富庶之乡,礼功盛烈,又岂止于定关中、取江左区区者同日而语哉?
李贤:今世勋臣之盛,无如张氏一门。盖永乐初靖难之臣虽众,而功之著者河间(张玉)、定兴两王也;天顺初翊戴之臣虽多,而功之著者文安(张輗)、太平(张軏)两公也。呜呼,张氏父子兄弟四人,咸建非常之功,此所以享福禄荣名于当世,与国咸休也。
朱睦〈木挈〉:予观定兴四履夷境,歼厥渠魁,复我中华数百年之故地,易榛莽田畴,变左衽冠晚,而又建立郡县,分画疆圻,一统之盛,古莫与比,定兴之功大矣哉!
毛伯温:昔张辅以十余年劳费如滇中,竟可郡县,又何说也。仅得数年,郡县叛者相继,卒归于夷。
林希元:交趾既定,当时英国公张辅,不能如诸葛孔明(诸葛亮)收拾西土人物,方其王师未班,豪杰窜伏草莽,已有窥觎之志,其致衅一也。
唐枢:①英国公张辅,谥忠烈,祥符人,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累立战功。征交趾,生擒黎季犛。…公为朝廷眷,毗宠渥日隆,官至太师,天下倚以为重,四夷咸知其名。权珰王振视大臣如属吏,独礼公。 ②英国崇倚,陈台留感,郭魏终誉,信无所觊于外,用此道也。 ③土木之变,死者十万余人,而臣工且五十二员,蟪僵蘼腐,无所见于其生,则无所齿于其死。中间所惜张公辅、王公佐(王佐),然英国老不充役,户书弱不任事,其耿耿不死,独曹(曹鼐)、邝(邝埜)两公而已。
陈建:张英国召还,而黎利孽作,交趾自兹杌捏矣。愚谓当时交趾既平,仍命英国公镇守之,方为得策。如洪武中沐英既平云南,即仍命沐英守之。英殁,仍命沐之子若孙世守之。然后诸夷率服而云南为吾中国有也。何也?西南夷之所畏服者惟沐氏。非他将所能镇压也。今交人所畏服孰有逾于英国者乎?交南三叛,非英总师弗平。英国三召还,而叛乱俱不旋踵复作。夫交人所畏惟英国,视他将固蔑如也。使英国久镇于兹焉,余威震乎殊俗,历二三纪后,庶几世变风移,而交南长为吾中国藩服,与云南齿矣。奈何失此一机,遂使二十二州郡士民复沦异域。不得与云南同沾圣化也,可胜惜哉!
项笃寿:定兴王善用兵,三犁交址,可谓壮矣,第建置省、隳郡县。不数年,而复失大丧师徒,文武大吏皆死贼手,惜哉!
王世贞:①太师英公张辅,子懋复为太师,俱加阶特进,俱勋左柱国,俱再知经筵事,俱再监修国史,足称东第之冠。 ②辅之雄武宏算,信威荒徼,儋爵九命,冠秩三台,赫赫具瞻者三十馀年,而不能抗握宪之竖,身膏草野,夫岂耄昏使然,抑亦居不赏之地,厕固宜尔。 ③定兴之扫安南固自伟,亦何能超颍川(傅有德)之下滇蜀,且久复失之。 ④张定兴辅之三下南交、朱宣平永(朱永)之八佩将印,皆位太师、握环卫,为心膂牙爪,而不得从(从祀)。 ⑤问大持,曰:“中山(徐达)其全矣,常开平(常遇春)、李岐阳(李文忠)传颜公之勇,沐西平(沐英)之靖,张定兴之重,其庶几哉!”
李贽:使定兴辅不还京师,得似沐黔宁长守交趾,以至正统十四年乃卒,则安南岂有先定兴辅而陷没者哉。等死耳,不死于交趾以为忠,而死于土木以为不忠,悲夫。
严从简:按交趾之复陷为夷也,如唐河北再失。乃由于宰相失谋所致,而岂黎利之善用兵乎!使当时留张英公镇守其地,不使马骐监军,虽反侧无患;不召黄如锡还朝,遣张英公讨黎利,贼旦夕可平者。
黄道周:张辅封侯,命讨交趾。交贼堤防,亘九百里。即下桩杆,又刺濠底。辅但令攻,一切不理。去梯附城,火炬齐起。乘贼惊慌,遂入城里。列象拒人,画狮惊靡。统矢再加,半逃半死。生擒(阙)季,捷闻赐玺。再反再平,功已足纪。请立陈孙,圣心称美。遂令大功,不全终始。土木从亡,臣节尽矣。
林时对:一恨安龙之弃,杨文贞(杨士奇)误引贾捐之弃珠崖,俾汉唐士宇,沦于卉服,令英公循黔国故事,世守滇南,则交趾布政司虽至今存可也。
宋徵璧:一国初武臣,固多人杰。下掩寇邓,上步韩陈。而语言文采,不少概见。后若张定兴、杨颖国(杨洪)、郭定襄(郭登)、戚少保(戚继光)之流,或横槊而成,或授简记室。雄心可寄,壮猷足录矣。
查继佐:①辅器宇洪壮,顾盼有威,不妄言笑。 ②忠烈之功大南交,可预开疆,而以玉(张玉)故,屈其子文安(张輗)、太平(张軏),幸也。
谷应泰:①辅下交南,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而尚书黄福有威惠,交人怀之,戢伏莫敢动。 ②所可异者,太祖使沐英取云南,即留英世镇滇中;成祖使张辅取交趾,不以辅留镇彼国,二十年后,并召还黄福。祸发于中官,乱成于庸帅,斋貂、多鱼,特儆漏师,短辕(阙)犊,必败乃公。
张廷玉:①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②尝考黄福与张辅书言:“恶本未尽除,守兵不足用。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权交事之始终,盖惜张辅之不得为滇南之沐氏也。
《历代群英歌》:智略谨厚称张玉,讨服南安朱能是。张辅三平交趾地,姚广孝帷幄高僧。四人靖难功臣伟,太庙配享万年春。
蔡东藩:①成国公张辅,颇有远图,不特三擒番酋,叠著奇功,即如建设郡县,主张殖民,实不愧为拓边胜算。假令长畀镇守,教养兼施,吾知南人当不复反矣,何至后日之屡服屡叛乎? ②阿噜台、玛哈木等,叛服靡常,原为难驭之寇。然成祖一出,靡战不胜,其不足平可知矣。此后即有犯顺消息,可遣一智勇深沉之将,如英国公张辅者,出为战守,当亦足了此事。
《剑桥中国明代史》:另外一个体现了王朝延续性的有影响的人物是英国公张辅(1375—1449年),当时的一位资深军人。他是永乐帝一个妃子的弟兄(与太皇太后无亲戚关系)和永乐帝在篡夺皇位时的一个支持者之子,出身于一个显赫的武将的门第。他在1406至1408年曾率军入侵安南,在那里任职直至1416年,曾随永乐帝进行皇帝的最后三次远征蒙古的战役。永乐帝在遗诏中委以重任,要他确保皇太子继位;1426年他又是镇压朱高煦未遂的叛乱的关键人物。在15世纪30年代晚期和40年代的朝廷中,他虽然不过是一个挂名的头面人物,却是深受信赖和尊敬的元老政治家,一名幼帝的曾祖父的辉煌时代的活见证人,当时中国驱赶蒙古人和占领了安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p8k305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