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人物生平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氏是淄川世家,早年热衷功名。父亲蒲槃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蒲松龄为 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义(明末农民起义);再后来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帝王纪年 | 公元纪年 | 年龄 | 事件 |
---|---|---|---|
明崇祯十三年 | 1640 | 1 |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于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
清顺治十二年 | 1655 | 16 | 此前,蒲家已为蒲松龄聘刘国鼎女。是年,讹传朝廷将选良家女充宫掖,人心惶恐,纷纷嫁女,刘国鼎送女来蒲家,与蒲松龄母董氏同寝处。讹言既息,始移归。 |
清顺治十四年 | 1657 | 18 | 龄与刘氏成婚。 |
清顺治十五年 | 1658 | 19 | 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受知山东学政施闰章。 |
清顺治十六年 | 1659 | 20 | 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后又应李希梅之邀,假馆于李家,潜心治学。 |
清顺治十七年 | 1660 | 21 | 应乡试未中。 |
清康熙元年 | 1662 | 23 | 长子蒲箬生。 |
清康熙二年 | 1663 | 24 | 应乡试未中。 |
清康熙三年 | 1664 | 25 | 兄弟析居,应邀就读李尧臣家。张笃庆有《和留仙韵》二首,讽其记叙神怪故事无益,表明前此蒲松龄已喜作狐鬼故事。 |
清康熙四年 | 1665 | 26 | 在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
清康熙六年 | 1667 | 28 | 开始走上塾师生涯。 |
清康熙九年 | 1670 | 30 | 八月,应任江苏宝应知县的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
清康熙十年 | 1671 | 31 | 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笏生。 |
清康熙十一年 | 1672 | 32 | 四月,随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
清康熙十二年 | 1673 | 33 | 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
清康熙十四年 | 1675 | 35 | 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
清康熙十八年 | 1679 | 40 | 开始在西铺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朝廷开博学鸿词科。 |
清康熙十九年 | 1680 | 41 | 母董氏病逝。 |
清康熙二十年 | 1681 | 42 | 前此孙蕙已擢户科给事中,族人、奴仆横行乡里。蒲松龄为此愤然上书孙蕙,劝其“择仆而役”、“收敛族人”。 |
清康熙二十二年 | 1683 | 44 | 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
清康熙二十三年 | 1684 | 45 | 作《省身语录》。 |
清康熙二十四年 | 1685 | 46 | 自春徂秋,病足卧床。名士袁藩数上春官不第,是年应邀来毕家协助毕际有校刻其父毕自《石隐园集》。蒲松龄与之同病相怜,频繁填词倡和。八月袁藩病逝。 |
清康熙二十六年 | 1687 | 48 | 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禛。时王士禛任少詹事,居新城家中守制,来淄川毕家探亲。夏,王士禛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
清康熙二十七年 | 1688 | 49 | 受到淄川知县张嵋的敬重,为张嵋《古香书屋存草》作序。蒲箬进学。修族谱并序。 |
清康熙二十九年 | 1690 | 51 | 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
清康熙三十二年 | 1693 | 54 | 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
清康熙三十四年 | 1695 | 56 | 高珩病逝,作《挽念东高先生》。 |
清康熙三十五年 | 1696 | 57 | 作《怀刑录》。秋,率毕氏弟子赴省城应乡试。济南朱缃相访于寓所,并邀至其家宴饮。前此,朱缃曾通过唐梦赉借得《聊斋志异》手稿抄录。 |
清康熙三十六年 | 1697 | 58 | 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
清康熙三十七年 | 1698 | 59 | 六月,唐梦赉病卒,蒲松龄代缙绅作《祭唐太史》文。 |
清康熙四十年 | 1701 | 62 | 春,致书王士禛,据其前圈出《聊斋志异》之篇目抄成二册寄之。五月,王士禛请假归里,有复函。十月,王士禛假满返京,投寄送别诗。 |
清康熙四十一年 | 1702 | 63 | 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
清康熙四十三年 | 1704 | 65 | 淄川一带大旱,有记灾诗、文若干。王士禛罢官归里,蒲松龄作《阮亭先生归思二十四韵》。 |
清康熙四十四年 | 1705 | 66 | 作《农桑经》。 |
清康熙四十清五年 | 1706 | 67 | 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
清康熙四十六年 | 1707 | 68 | 朱缃病卒,蒲松龄作《挽朱子青》。 |
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 | 1709 | 70 | 代民众揭发淄川漕粮经承康利贞妄增田赋银两。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
清康熙四十九年 | 1710 | 71 | 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
清康熙五十年 | 1711 | 72 | 五月,王士禛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宾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叔琳。作俚曲《墙头记》。 |
清康熙五十二年 | 1713 | 74 | 八月,刘氏病卒。 |
清康熙五十三年 | 1714 | 75 | 抄录《观象玩占》。 |
清康熙五十四年 | 1715 | 76 | 正月二十二日,在故居聊斋“倚窗危坐而卒”。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mpol8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