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人物评价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成吉思汗。
历代评价
明太祖评价
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
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强,亘古所无。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指元太祖)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
孙中山评价
“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毛泽东评价
众所周知,这诗中所提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特别是“一代天骄”均存反讽意味,并不是正面称赞之意。 (《沁园春·雪》)
柏杨评价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度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统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胀的帝国,高度智慧使他发挥出高度的才能。”
蒙古评价
1921年,蒙古人民党在苏俄的协助下赶走中国,获得独立。1924年成立社会主义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后的蒙古是处于苏联的影响和控制之下,民族主义是政治之大忌,所以不但没有视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还对其给予否定评价,弃如敝屣。那时候,蒙古人民共和国禁止崇拜和祭祀成吉思汗,任何场所都不得悬挂成吉思汗画像。所有官方的教科书上都不得称成吉思汗为民族英雄,“即只有明确地咒骂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侵略,揭露蒙古统治阶级对中亚、伊朗及东欧各国的‘毁灭与破坏’的作品才是好的”。 有违此禁,即遭肃清的命运。布里亚特蒙古学者扎姆查兰诺(Ts.J. Jamtsarano)于1936年出版的《十七世纪蒙古编年史》中颂扬蒙古文化,并且认为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时期是蒙古史上“政治与精神上欣欣向荣的时代”,便被关进古拉格。 蒙古人民革命党元老、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阿玛尔(A. Amar),便因为公开肯定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而遭清算。 1962年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之际,蒙古中央宣传部长铁木尔·奥其尔(Tomor Ochir)举办了成吉思汗纪念活动。此事惹得苏联大发雷霆,正在莫斯科的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书记泽登巴尔(Y. Tsedenbal)闻讯赶紧致函人民革命党中央:“成吉思汗是一个恐怖主义分子,不是民族英雄”,特木尔·奥其尔以下大批人被处死、流放。 除了将成吉思汗视为野蛮残忍的侵略者以外,蒙古人民共和国还长期讳言成吉思汗,1949年10月27日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作出的《关于学校中蒙古历史、文学课教授情况》的规定中明确指出:“不许歌颂和赞扬成吉思汗”。
1990年以后,蒙古国脱离苏联控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主化。自此以后,成吉思汗崇拜在蒙古复活,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也陡然上升,成为蒙古人心目中无可取代的民族英雄。1990年3月1日,当时的蒙古总理索德诺姆(D. Sodnom)在记者会上表示:“多年来,只从单方面来看成吉思汗,将他视为一个侵略者……蒙古正修订历史……准备重新评估成吉思汗在历史上的好坏各方面的角色”。 其后成吉思汗的形象在蒙古国全面重塑,蒙古各地开始兴建成吉思汗铜像和纪念碑,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电影、小说、舞台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成吉思汗命名的蒙古企业和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蒙古政府不得不立法限制。 蒙古国政府更于成吉思汗开国800周年的2006年举行国际性庆典,将蒙古的成吉思汗崇拜推向顶峰。如今,蒙古人对成吉思汗无限敬仰,成吉思汗亦成为蒙古国的象征。
亚洲评价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他非常赞成勒·加特的说法:“蒙古人所进行的征战,就其规模和艺术、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1999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说:“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往来关系。”
《世界征服者史》作者波斯人志费尼说:亚历山大在世也会将成吉思汗尊为自己的老师。他认为,全能的真主使成吉思汗才智出众,使他思想之敏捷、权力之无限为世上诸王之冠。所以,史书虽然记载了古代伟大的库萨和的实施,以及法老恺撒的法令律文,但是成吉思汗却凭借自己的脑子创造出来了类似的东西,既没有劳神去查阅文献,也没有费力去遵循传统。征服他国的方略、消灭敌军、擢升部署等措施,也全是他自己领悟的结果。说实话,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做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的方法莫如盲目地跟着成吉思汗走。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是个成吉思汗迷。日本政府在一项实习训练中,调查了520名新任公务员,问他们心目中最敬佩的老板是谁,结果79人选成吉思汗。这是1991年起进行类似调查以来,第一个荣登榜首的非日本人。人事院官员说,许多新任命的公务员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有组织能力的领袖,而不仅是一个征服者”。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仅得了8票,排名第九。不过他本人对此不太在意,因为他也是个成吉思汗迷。桥本最喜爱的书就是日本有关成吉思汗及其家庭的小说。
尼赫鲁: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是想要同花剌子模沙阿和平相处。但是沙阿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阿不但没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死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忍让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且摧毁了花剌子模。布哈拉城的多处宫殿和他们的百万市民被洗劫一空,首都撒麻耳干被彻底摧毁,只剩下50万人。多年来中亚繁荣昌盛的文化、文明以及手工业全部毁尽。伊朗、中亚的文明似乎消失。成吉思汗马蹄所到之处几无人烟。人们把成吉思汗描写的非常残忍,可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征服者相比较,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当时来过印度的阿富汗人也很残忍,只是他们占领的范围不同而已。阿富汗人于1150年占领嘎资尼,凡是男人一个不留,全部杀尽,女人都成了俘虏。穆罕默德闻名于世的宫殿、建筑物全部被毁。阿富汗占领时期在印度发生的一系列破坏行为同成吉思汗在伊朗、中亚造成的破坏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沙阿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成吉思汗在其他地方也进行过大规模破坏,但是破坏的程度比中亚略轻一些。
西方评价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成吉思汗是一个雄才大略,以聪明善良、公正谦和赢得百姓拥护的统治者 。启蒙运动之后尽管不断有哲学家、文学家批评成吉思汗的残暴,攻击蒙古人或黄种人,但多数知识分子对蒙元时代仍怀有优美的想象,如柯勒律治(S. Coleridge,1772~1834)的残诗《忽必烈汗》。十八世纪之后,西方社会对成吉思汗和蒙元帝国的认识有了巨大的变化,蒙古人已成为邪恶势力的象征 。威泽弗德讨论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时指出,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批评不算什么,最恶毒的攻击来自那些从启蒙运动中形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科学家,他们从分类学和进化论入手,把世界人种划分成欧洲、非洲和亚洲三类,以欧洲白种人为进化的最高等级,而将亚洲人都归于与猩猩等灵长类接近的“蒙古人种”之下,如果欧洲儿童出现了智障和遗传性疾病,那就是蒙古人入侵欧洲强奸白人妇女后出现的返祖现象。甚至欧洲人的反犹主义,也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和蒙古人通婚,他们身上有蒙古人的影响 。在科学家和政客的合力之下,蒙元帝国落后野蛮的形象已深入西方社会,纠正这种偏见的工作多半费力不讨好,威泽弗德不但有勇气重新塑造成吉思汗的形象,而且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把成吉思汗定位为近现代文明和全球化体系的开拓者。
成吉思汗在征服中的杀戮和毁灭城市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这不是种族仇恨产物,与现代社会出现的种族屠杀不能相提并论 。成吉思汗在征服过程中从来都是和平手段无效后才采取武力。格鲁塞虽认为蒙古人把屠杀作为制度,但也不是生性残忍,他们只是出于困惑,“不知道更好的处置方式。”(《草原帝国》,第294页)从文献的记载来看,令人惊讶的是蒙古人没有采取那个时代的惯例对敌人实施酷刑 。威泽弗德写到,几乎可以肯定蒙古人是把死亡当作一种政策,但是它与同时代的文明军队相比,蒙古人并不是靠残忍的行为制造恐怖,而是靠快速而又有效的征服,以及他们似乎完全不在乎当地精英和富人的生命而引起恐怖 。(第125页)在历史上所有的征服中,只有成吉思汗不在乎富人性命这一点才真正让人印象深刻 。威泽弗德指出,对蒙古人所征服的城市毁灭的情况进行校验后显示,很少有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伤亡。成吉思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城市的毁灭者,而非屠杀者(第125页),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
波斯史家拉施特(Rashid ed-Din,1247~1318)对成吉思汗的性格有很经典的刻画:成吉思汗曾问不儿古赤(《元史》称博尔术),人生何者最乐?不儿古赤以春日走马飞鹰出猎为最乐作答 。成吉思汗则说,不然,战胜敌人,夺其所有,见其亲人流泪,纳其妻女才是人生之最乐。(《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62页)威泽弗德指出,成吉思汗并不认为这种夸张的描写就是对他的贬损,这是他通过文人之笔传播恐惧的有效方法,蒙古人是在利用恐怖宣传来加速征服 。(第120页)作为把战争当作生产的游牧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把抢劫和毁灭作为国策,出于森林游猎民族视天下财物如同猎物的天性 。威泽弗德强调了在长期的征服过程中,成吉思汗的目标也由早先的抢劫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建立世界统一帝国的使命感 。成吉思汗告诉其子孙,他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战胜一支军队不等于征服一个国家,你只能通过赢得民心的方式来征服 。(第131页)换言之,在威氏的笔下,成吉思汗最终认可了文明世界的价值体系,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了一套比宋律“更温和、更人道”的刑法体系就是其结果 。
马克思在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统治;最后一部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虽然他毁灭一切,残酷无情,野蛮凶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战争的种种不变的要求”。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俄国将军以葛那吉夫说:“横览宇内,历年之少,而开拓疆土之广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尝见也。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兵籍之户数约一万三千而已(约3万),其后征服民族之数凡七百二十部之多,其言语信仰,大抵异类。其子孙蒙业开拓,所奄有之全版图,包括今之清朝大半,印度的北部,朝鲜半岛全部,中亚细亚的全域,俄罗斯帝国大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间之南部,兵刃之所斩刈,马足之所蹂躏,由东达西,成一直线,径长六千英里(约当中国1万6千里),其间列国数十,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才以六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此最大盖世之雄,果如何而崛起者耶?”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也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说12万,小林高四郎说20万),在很短时间内(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中小路彰说6亿人口,我认为有些夸大),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法国学者格鲁塞在《蒙古帝国史》中说:“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中国绘画和波斯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从蒙古人的传播文化这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利。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够在这一点与之相似”。
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阿塔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是绝对安全的”。这条“横穿中亚的商路”,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作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著作中说:“虽然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揣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拿破仑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没有这种好运。
黑格尔谈及成吉思汗时说,蒙古人用马乳做饮料,所以马匹是他们作战的利器,也是他们营养的食品。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虽然如此,但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的活动。他们先前虽然倾向和平,可是这时却如洪水一般,泛滥到文明的国土上,一场大乱的结果,只是满目疮痍。这样的骚动,当这些部落由成吉思汗和帖木儿做领袖时,就曾经发生过:他们从高原横冲到低谷,摧毁了当前的一切,又象一道爆发的山洪那样退得无影无踪——绝对没有什么固有的生存原则。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说:“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确实是全部历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围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上,他所起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民族,作为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者,他们对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同样强调蒙古的侵略“促进了欧亚大陆间的相互影响”,书中举了不少事例,最后说:“由这种相互影响提供的机会,又被正在欧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这一点具有深远的意义,直到现在,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七八百年过去了,成吉思汗的影响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黯淡。对整个世界来讲,他去世以后的影响远比生前更大,而且渗透到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了世界的成吉思汗热。
德国嘉桑大学教授费朗索儿·冯·额尔多满称成吉思汗为“不屈之王铁木真”,在他所著《不屈之王铁木真》中写道:“在欧罗巴也与西部亚细亚同样,不重新树立自然的秩序是不行的。那样无论在欧洲和亚洲,使他们从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需要一只强有力的手去摇动他们是迫切必要的。这样摇醒他们的强有力的手出现了,这就是不屈之王铁木真及其后裔。那样,他们是完成支配世界的至上命运后不久撤离了历史舞台的。俄罗斯人和德意志人及其他西欧诸国民,能够达到现在这样强大和文明无疑是蒙古人和蒙古军征服的刺激和赐物。”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类似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等人的时代出现过。
《国际先驱导报》驻柏林记者郑汉根曾经在一篇报道中写道:“……但是另一方面,欧洲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出现的危机,之后危机又得到解除的历史,目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危机也将得到解除。所以,也可能在50年之后出现能力的欧盟。那么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成就。这种辉煌成就相当于亚洲国家成为一个联盟。类似这样的一体化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只是在一些征服者的时代出现过,比如成吉思汗、亚历山大以及拿破仑等,但是自愿形成的联合还没有出现。所以这种联合是很难得,即使可能形成,那么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也不会活那么长,所以也就不去做预测了。”
普希金笔下的成吉思汗:俄罗斯人民掩护了西欧,使西欧免受蒙古人压迫的灾祸。鞑靼人不像摩尔人,他们征服俄罗斯后,既没有给予它代表,也没有给予它亚里士多德。崇高的使命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他那一望无际的平原吞噬了蒙古人的力量,使他们的侵略停止在欧洲的边缘。
前苏联著名藏学家尼古拉·列里赫说:亘古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一个民族如此强大。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高度赞扬《蒙古人的历史》。蒙古学学家杰里迈·柯廷(1835~1906年)曾经写了3本大部头的有关蒙古学的著作。第一部《蒙古人的历史》,于1908年在伦敦出版。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以优雅的文辞为该书写了长达7页的前言,高度赞扬该书的出版。此书共19章426页,结构紧凑。开头部分,首先概述俄文、汉文、波斯文中关于蒙古人的起源、发展的传说和故事,铁木真的成长和他的业绩,其次分别论述了花子模之战、成吉思汗之死、成吉思汗死后的波斯、旭烈兀的统治、对金战争、窝阔台之死、忽必烈汗和宋朝、妥欢帖睦儿和蒙古人被逐出中原。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谈到成吉思汗时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伟大的文化。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然有积极意义。我早就有个愿望,很想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吉思汗家乡去看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a38bk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