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看上去那么厉害,为何输给了崇祯
魏忠贤,明朝末年鼎鼎大名的九千岁,权势显赫,手段也很高超,整个大明天下都在其手下战战兢兢。然而这么一位厉害的权宦,却很快输给了崇祯皇帝整个刚刚登基的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比较困扰人的一个问题。以魏忠贤在天启后期的权势,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权倾朝野,满朝阉党,而崇祯只是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年轻,之前又没有什么政治斗争的经验,为什么却在短短的几个月之间就把庞大的阉党集团一网打尽呢?
个人觉得,这只能从制度上去找原因。明朝的各种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皇权的集中性也高,各种政策诏旨的下发都是通过内阁票拟皇帝批朱来实行的。
从制度上来说,太监是没有多大权力的,能较多插手政事的也就是一个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或许可以掌握批朱的权力。
其实魏忠贤权倾朝野,并不是他所担任的职位多么牛批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在天启年间,他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
这个天下说白了还就是皇帝的天下,皇帝给你面子,大臣不给你面子也不行,天启对治国没多大兴趣,把事情都交给魏忠贤了,所以魏忠贤才能收拢那一大批阉党给他办事儿。
但是,皇帝换了,虽然刚刚登基的崇祯也不敢直接和魏忠贤翻脸,毕竟他没有自己的势力,惹急了魏忠贤,谁知道魏忠贤会不会狗急跳墙。
在崇祯和魏忠贤的博弈中,崇祯有两个优势:一个是他皇帝的名分,他是皇帝,理论上是这个天下地位最高的人,他只要在这个位子越做越稳,就自然不断的有人像他靠拢。
二是魏忠贤多年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虽然阉党势力庞大,但是反对阉党的人也不在少数。只要有人看出新皇帝和魏忠贤的关系没有上任皇帝那么亲密,他们自然会开始反击魏忠贤。
而魏忠贤呢?虽然他基本掌握了国家机器,很多大臣也确实受其驱使,但其实他啥也不能干。他一个太监,不是靠着皇帝宠信,谁特么看得起他?他还敢造反不成?
平时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可以,跟着一个太监造反,也太丢人了,祖宗都不答应。朱明皇朝在当时其实还是颇得人心的,相反魏忠贤自己倒是臭名远扬,这一点,他也是知道的,造反,肯定不会成功。
所以其实他从来都没起过造反这种心思,他一直想的是尽量和崇祯关系搞好点,即便是不能继续保持以前的权势,能让自己安安稳稳的退下政治舞台就可以了。
所以,崇祯之所以能赢,还真不是他有多么雄才大略,事实上他只要静静的等下去,等别人慢慢明白自己的态度,就自然有人对魏忠贤发难。
而魏忠贤除了铤而走险之外,其实没有别的路走。魏忠贤的失败,其实是在制度层面上天然的不对等造成的。
太监的权力都来自皇帝的信任,一旦不得皇帝欢心了,自然就会被迅速的收拾掉,从前的王振刘瑾冯保,无不如此。
明朝出了不少的权宦,但是这些权威天下的太监在皇帝面前往往都显得无力,这是因为其本身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v2hcjr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