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因何对殷商的奄国男俘虏惩罚如此,纣王都没有他们惨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定胜利的战役, 因为纣王丧失民心,殷商军中奴隶和战俘丝毫没有斗志,都投奔到周朝军队,导致纣王兵败,但商朝并没有完全灭亡,纣王自焚后,其有个重要的诸侯国奄国企图复兴商朝,结果还是失败了,得到了比纣王还要悲惨的下场
奄国是殷商重要的地方封国,位于今山东曲阜。《竹书纪年》记载:商王献庚、阳甲都曾建都于奄。可以说奄国很可能就是殷商的分支,奄国国君也很可能就有殷商王族的血脉。
奄字的原意由金文解读,是闪电和大人的意思。《说文解字》描述:奄,覆盖。大,表示完全超过。
奄字似为以双层茅草覆盖大鼎之状,可能指用鼎煮肉时所用的鼎盖,类似如今的锅盖。所以有覆盖之意。而鼎往往又象征山河社稷,所以奄字似又有覆盖天下的意涵。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奄是大龟的合文,为“黾族图腾”,即“鼋”。也是商人图腾之一。
在商代末年,奄国依然是东夷部族中非常强大的一支,这也跟他们与商王朝的密切联系有关。武王伐纣成功后,为了遏制以奄国、薄姑国为首的亲商势力。武王姬发特意分封了周公旦的鲁国和姜子牙的齐国用以控制东夷。
【三监之乱】
回到在武王伐纣成功后,武王姬发当时命纣王之子武庚继承殷商祭祀。由自己的三个弟弟监国,并由他们建立三个诸侯国围堵监视武庚,又称三监。
不久后,武王姬发去世,周公旦执政。三监以周公旦专政,威胁周成王统治为由,勾结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这场叛乱受到了奄国等东夷诸侯国的积极响应,视此次为殷商复兴的希望。但是随着周公旦的东征,武庚叛乱被迅速平定了。
而在东面的奄国和薄姑国还统领着一群小型诸侯,还在与周王室对抗,于是周公决定继续平定奄国和薄姑国等东夷诸侯。
【周奄交锋】
《竹书纪年》载:“继命姜太公吕望东征。伐奄国五十,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逐莱人地入于齐。非鹰扬元勋,不足以弹压东方,故特封之营丘。”
姜子牙主要负责东征奄国,当时奄国附属的诸侯国有五十个。而秦人先祖飞廉在纣王死后就躲藏在奄国,这次也被驱逐到大海边上才被击败。姜子牙还把莱人驱赶到自己的封地齐地,也是为了镇压这些东夷诸侯,姜子牙就封营丘,建立齐国。
从这个记载上,看起来这次东征很顺利,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当时的奄国还是非常强大的。战争开始的时候,周公旦和姜子牙商议,认为奄国势大,又有很多诸侯帮扶。于是决定先剪除奄国的羽翼,再攻打奄国,徐徐图之。
战争开始后,周师先进攻打败了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各国,然后由南向北进攻,在山东枣庄先后降服缯国和丰国,然后最终才合围奄国。
奄国在重围之下拼死反抗,最终落败,奄国国君带领部分残兵南逃,在今江苏常州一代建城,仍称奄城。
历史上评论周公旦功绩:“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其中三年践奄,就是说周公旦击败奄国。奄国的失败成了周公旦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鲁国也是在奄国故地建立起来的。
奄国战败,东夷也就被平定了。但是为什么说奄国比自焚的纣王还惨呢?这其实是说奄国战败后,周人对奄国的惩罚。
根源还是奄国作战过于勇猛,对周人军队造成了巨大损失。反观武王伐纣的时候,牧野之战由于商人奴隶的临阵倒戈,伤亡相对比较轻微。于是当时在对待商人平民的时候,武王也采取的相对宽厚的政策。
武王只是把殷商百姓分割了几大块,分别交给鲁国,卫国,成周和三监分别管理,但是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和惩治。而奄国就不同了。
奄国给周人军队带来巨大伤亡,这让周人对奄国人十分愤恨,于是周人下达了一个十分残忍的命令:阉割奄国所有被俘的男人。
奄国遭到了最残忍的刑罚,而这种刑罚还不只是针对于当代的。由于这个事件,后世开始把所有被执行宫刑的人称为阉人,把宫刑本身称为阉割。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而且被阉割的人又是奴隶身份,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所以伤口很容易感染,从而大规模的死亡。但是这个过程又是相对漫长的,每个人都要持续的遭受痛苦,所以又有了奄奄一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当时奄国人的处境。而奄国奴隶住的地方,称为庵,后来的尼姑庵,也来源于此。
奄这个字原本是褒义的,比如山东方言,自称“俺”,很可能就是起源自奄国。但是在这次事件后,奄这个字引申出了气息微弱,宦官等含义,开始更倾向于贬义和蔑称。可见这次周人对奄国的惩罚有多么残酷。
奄国的百姓只是想复兴自己国家,这本身没有错误,是战争本身不好,让所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urudhg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