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濮是我国一人口大县: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发生于此,孙膑也在出生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但每次都输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感到还是会输,后孙膑告诉他计策,最终赢了比赛
故事中的孙膑,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战国前期,孙膑遭受同窗庞涓的迫害后投奔齐国,被齐王任命为军师,先后两次辅佐大将田忌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霸主魏国和宿敌庞涓,于公帮助齐国成就了霸业,于私报了庞涓残害之仇。
根据《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司马迁告诉我们,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如果对应现在的行政区划的话,那么孙膑出生于山东省鄄城县境内。
鄄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县境东邻郓城县,南连牡丹区,西、北与河南省濮阳县、范县隔黄河相望。
鄄城县
鄄城县境,上古时期“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位于今县境内。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县境属卫国领地,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期间诸侯多次会盟于鄄地。
公元前632年,晋国、楚国在卫国城濮地区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这是晋楚两个大国争夺中原霸权的第一次大战。晋军退避三舍,楚军轻军冒进,结果晋军大败楚军,晋国获胜后成为中原霸主,城濮即今县境西南临濮集。
战国时期,县境为齐国甄邑,同时有垂都、廪邱、城阳等城邑。秦朝统一后,推行郡县制,改甄邑为甄城县,县治今旧城镇,同时于县境东部设置都关县、东南设置城阳县,三县均隶属于东郡。
西汉初,甄城县改为鄄城县,此后县境内陆续又设置了城都县、都关县、城阳县、句阳县四个县,汉武帝时分天下为十三州部,五县同属兖州刺史部。东汉建国后,今县境内仅存鄄城县、城阳县,汉末公元193年曹操将兖州治所迁至鄄城县。
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同年改封弟弟曹植为鄄城侯,公元222年又晋为鄄城王,曹植从京师回鄄城封地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公元223年曹植被改封为陈王离开鄄城。魏晋时期,县境内鄄城县、城阳县并存,十六国时期鄄城县一直为州郡治所,北齐时城阳县并入鄄城县。
濮州
隋朝建国后,对天下混乱已久的州郡县建制进行调整,公元596年于鄄城县置濮州,同时于今县境东南部置雷泽县、西部置临濮县。但维持时间不长,公元606年濮州被废除,雷泽县并入鄄城县、雷泽县。
唐朝建立初期,县境内州、县建置变化较为频繁,至贞观初年鄄城县、临濮县、雷泽县三县并存,鄄城县为濮州治所,唐、五代、北宋延续不变。北宋灭亡后,沦入金朝统治区域,公元1154年临濮县、雷泽县降为镇,并入鄄城县,鄄城县仍为濮州治所,元朝时延续不变。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次年废鄄城县,县境属濮州直辖。公元1451年因黄河水患,濮州移治黄河以西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原州城称为旧城,清朝时仍属濮州管辖。
鄄城县
民国二年即公元1913年,濮州降为濮县,县境属濮县管辖。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黄河以东地区复设鄄城县,县治今县城址,1936年鄄城县又并入濮县。1949年平原省建立后,濮县一分为二,黄河以西为濮县,黄河以东为鄄城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鄄城县隶属于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鄄城县划归山东省管辖,先后隶属于菏泽专区、济宁专区、菏泽专区、菏泽地区,2000年改属地级菏泽市管辖至今。鄄城县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2个乡,全县常住人口76.41万人、户籍人口92.45万人。
历史的长河中,临濮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可谓人杰地灵,临濮历来商贸发达,四方商贾云集,素有“南数临濮北数阁”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临濮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uos47r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