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后,皇帝开始重用宦官,也因此宦官集团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从唐德宗开始,皇宫的禁军卫队由宦官统领,唐宪宗、唐敬宗两代皇帝均为宦官所杀。可以说甘露之变,就是一…

安史之乱后,皇帝开始重用宦官,也因此宦官集团的势力达到了顶峰:从唐德宗开始,皇宫的禁军卫队由宦官统领,唐宪宗唐敬宗两代皇帝均为宦官所杀。

可以说甘露之变,就是一场宦官权力膨胀后,导致的政变。

唐文宗即位,他虽然也是由宦官王守澄拥立的,但他非常痛恨宦官专政,因此决心要铲除宦官势力。

要对付宦官,就必须依赖朝臣的力量。当时,宰相李训和御史郑注迎合文宗的心意,与他密谋诛灭宦官。李训和郑注最初都是依赖王守澄的引荐而任朝廷官职,被人们视为宦官集团的成员,所以他们的秘密举动不易被外人看穿。

甘露之变发生了什么?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依李训、郑注二人的计谋杀害了王守澄等宦官。但事成之后,两人都想要争抢功劳,形成势不两立的局面。

李训抢在郑注实施另一个诛灭宦官的计谋之前行动,就策划了后来被史家称为“甘露之变”的事件。

835年11月,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在上朝的时候奏报,前一天晚上,左金吾仗院内的石榴树上降下了甘露,按照古代迷信的说法,这是天降吉祥的征兆。李训就率领百官朝贺,并建议皇帝前往观赏。

于是,唐文宗移驾到含元殿,命令宰相和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员先去查看。李训等人假意去查看了一番,回来禀报道:“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另派他人复查。”于是,按照事先的约定,文宗再派宦官左神策军中尉仇士良等一批宦官前往查证。仇士良不知是计,一行人来到了左金吾仗院。

他们一抵达,就受到了韩约、李训布下的伏兵的攻击。宦官们惊慌失措,有数十人被打伤。仇士良觉察得早,迅速领人离开,回到含元殿。

李训命令金吾军阻止仇士良。但仇士良早一步到了含元殿,挟持文宗躲进了内殿。这时,朝官们已如惊弓之鸟,纷纷逃散。

仇士良立即调动神策军砍杀大臣,约有600多人死于神策军刀下。稍后,宦官又下令关闭宫城搜捕朝臣,捕杀多人,其中就包括李训、韩约以及他们的党羽和亲属。

当夜,时任凤翔节度使的郑注率领亲兵500人前往长安支援文宗,事败以后,他在返回凤翔的路上也被杀死。

“甘露之变”以后,朝臣所剩无几,余下的朝官噤若寒蝉,惶惶不可终日。宦官坚信唐文宗与李训、郑注、韩约曾悄悄谋划诛杀他们的事,对他百般压制,软禁监视。

唐文宗心情郁闷,再也找不到可以信任依赖的人,每天只是饮酒赋诗,醉生梦死。有一天,文宗问当值学士周墀:“我作为皇帝,类似于前朝的哪些君主?”周墀恭维他说:“皇上是像尧、舜一样的明君。”

文宗叹道:“我哪里敢与尧、舜相比,我简直就像周赧王汉献帝一样!”

周墀大惊,说:“他们两位是亡国之君,皇上是盛世君王,怎么和他们相比?”文宗抑郁地说:“周赧王和汉献帝被诸侯挟制,我却被家奴压迫。"

840年,唐文宗终于郁郁而终。

“甘露之变”是唐代的皇室对宦官专政的最后一次反抗。由于采取了武力斗争的方式,所以失败后牺牲惨重,牵连极广。

此后,宦官集团进一步地把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连君主和朝臣的生死也由他们说了算。唐朝的政治因此更为腐败,一步一步地走向衰亡。

这其实并不器官,王朝末年,外戚和宦官掌权,都是特征之一,“甘露之变”也是唐末的李唐皇权失控的表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uauo7ht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