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是怎么回事?白起在此战中一战成名</span>

白起,战国时期名将、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是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就给…

白起,战国时期名将、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是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鞅变法有一条特殊的法令,有战功者才能升迁,这对秦国旧贵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论地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只要没战功,就不能当官。

如果不能当官,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最终会沦落为平民。

当然,从另一方面鼓舞了两手空空的平民,只要在战争中敢于和敌人拼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白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伊阙之战是怎么回事?白起在此战中一战成名</span>

白起是郿邑人,从地位位置来看,在楚秦交界处,是楚国人还是秦国人,已无从判断。

不论怎样,十六岁的白起怀着建立功勋的梦想,成为秦国军队中最低级的士兵。

经过十年时间,白起在军队中不断磨练,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左庶长,成为秦军中最年轻的将领。

秦国的军功爵位分为二十级,左庶长恰好是第十级,已经属于卿的范畴,放在如今来说,相当于一个师长。

《史记》有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

虽然白起在秦军已小有名气,但是要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按照目前的速度,至少还要二十年,没想到机会转眼即来。

公元前294年,白起用一万兵力攻下新城,这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一是可以隔绝楚国和韩国的联系,二是利于秦国进一步东进。

其实,韩、魏、楚三国都对这座小城有兴趣,只是被白起下了先手。

魏韩两国自然不甘心,联合出兵二十四万征讨秦国,秦军主力军大多集中在蜀中,只能给白起十万人马。

伊阙之战是怎么回事?白起在此战中一战成名</span>

这便是战国有名的伊阙之战,双方交战之前,秦军实力完全处于下风。

1.军力方面秦军只有十万,远远落于韩魏联军的二十四万。况且,联军除了参加垂沙之战的主力外,要么是誉满天下的弓弩步兵,要么是赫赫有名的魏武卒。

2.秦军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弱势,要想打击魏国和韩国的元气,只能突破伊阙,而韩魏两军只要守住这个要塞,就立于不败之地。

3.虽然白起屡立战功,被封为左庶长,可毕竟三十岁不到,将士们并不信任他,而且魏将公孙喜和韩将暴鸢都是成名沙场多年的老将。

面对这种情况,白起选择的方法是“各个击破”,只要魏国和韩国不联合,白起就不会输于任何一方。

魏韩两国虽然联手,但并非铁板一块,边境上并不平静,一直都有摩擦,而白起恰好善于用间之道。

他先给魏将公孙喜写了封信,希望魏国保持中立,并许诺胜利后,得到的战利品与魏国平分,这种简单的反间计自然骗不过经验老到的公孙喜。

可是没多久,白起又送来第二封信,一是感谢公孙喜的配合,二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u47igo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