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乱世:秦宗权师法黄巢,辟邪剑谱重出江湖
原标题:唐末乱世有多热闹?秦宗权师法黄巢,辟邪剑谱重出江湖
黄巢江河日下之际,秦宗权作为围剿黄巢的干将,看黄巢这套玩得不错,却拜投到了黄巢门下。
黄巢使其骁将孟楷将万人为前锋,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逆战而败;贼进攻其城,宗权遂称臣于巢,与之连兵。
秦宗权的所作所为,就好像在武侠小说中一个名门正派的高手,觉得练正派武功见效太慢,看到黄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拿着辟邪剑谱,突然成为江湖闻风丧胆的第一高手,难免忍不住羡慕,于是最后终于忍不住也挥刀自宫,跟着练起了这种邪派武功。
邪派武功果然是见效极快,所以秦宗权投到黄巢门下,很快就成为继黄巢之后,让天下武林闻风丧胆的第一高手。当时的秦宗权,拳打中原,脚踢荆襄、肘打淮南,大有席卷天下的架势。
巢死,宗权张甚,啸会逋残,有吞噬四海意。乃遣弟宗言寇荆南;秦诰出山南,攻襄州,陷之,进破东都,围陕州;使秦彦寇淮、肥;秦贤略江南;宗衡乱岳、鄂。贼渠率票惨,所至屠老孺,焚屋庐,城府穷为荆莱,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麕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惟赵犨保陈,硃全忠保汴,仅自完而已。
问题是,秦宗权也很快成为了天下公敌,于是,很快再次出现众多大佬围攻秦宗权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江湖纷纷传言,秦宗权因为学了魔教的神功,所以他领导的队伍,走到哪里,就把人吃到哪里。
总而言之,人肉就是他们的军粮,走到哪里,都是一车一车地拉着人肉行军;他们或把人捣碎了吃,或把人腌着吃;所以他们走到哪里,哪里人烟断绝,黄巢一伙也吃人,但是与秦宗权相比,那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
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然无霸王计,惟乱是恃,兵出未始转粮,指乡聚曰:“啖其人,可饱吾众。”官军追蹑,获盐尸数十车。
秦宗权的结局和黄巢差不多,当众多高举大唐旗帜的军阀杀过来之后,秦宗权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经过一翻左冲右突,终于扑街了。
对此,谁也别说黄巢不行,秦宗权不行,处于这种位置上,谁也不行啊。
朱温可以站稳脚,那是因为朱温举起了大唐的旗帜,如果朱温敢继续高着黄巢的大旗,朱温也会扑街的。因为,四面八方的军阀全过来打你,你再牛也不行啊。
至于李克用就更不用说了,在黄巢如日中天之际,李克用也趁乱跟大唐皇帝叫号,直接就让大唐皇帝打得跑到了鞑靼的地区。
在群雄并起之时,谁成为天下公敌,也是注定会扑街的。因为你与一个军阀单挑,只要你够牛,或许就能打败他;问题是,三个军阀一块打你,你就算再牛,又能支撑多久呢?七八个军阀一块打你,你就算再牛,也会死得很难看。
每次看到秦宗权的历史,我都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因为秦宗权接过了黄巢的大旗,最后败得很惨,也死得很惨。问题是,因为他接过黄巢的大旗,却让他一时风光无限。你说时光重回,他还会选择接过黄巢的大旗吗?实在难说得很。
这就好像,在武侠小说中,突然拿到辟邪剑谱,你说人真能经得住诱惑吗?
也许有人会说,秦宗权是因为被黄巢打败,才投降黄巢的。简单来看也许是这样的,因为史书说秦宗权拜倒在黄巢门下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被黄巢打败了。
问题是,秦宗权后来高举黄巢大旗,肯定是主动的。一切是显然的,投降黄巢的人很多,但是在黄巢势力衰败之际,或是在黄巢死后,他们都纷纷反正了。
比如,王重荣投降过黄巢,周岌投降过黄巢、王俊武投降过黄巢,诸葛爽也投降过黄巢,他们后来又反正了,谁还把他们当贼寇看过呢?
甚至而言,从前跟着黄巢混的贼寇,比如朱温、张全义,他们后来都先后扛起了大唐帝国的旗帜。名门正派还会把他们视为公敌吗?显然不会的,相反名正门正派还会纷纷与他们合作。
黄巢死后,秦宗权依然不愿意扔掉黄巢大旗,不是羡慕黄巢的魔教神功,又是所谓何事呢?
秦宗权后来的背景资料非常有限,我们只知道,秦宗权突然成了中原第一大实力派,秦宗权为什么忽然变得这样牛呢?似乎找不到太合理的解释。
在秦宗权投降黄巢之前,他实在不是什么大人物;要知道,当时节度使满天飞,秦宗权只是一个刺史罢了。
初,薛能遣牙将上蔡秦宗权调发至蔡州,闻许州乱,托云赴难,选募蔡兵,遂逐刺史,据其城。及周岌为节度使,即以宗权为蔡州刺史。
从那时起,秦宗权也突然变得邪恶异常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似乎也找不到一个太合理的解释,因为不就是跟着黄巢混过几天,后来没有及时挂起大唐旗帜嘛,怎么可能一下就丧失了人性呢?
开始我也想不通这个问题,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马上觉得,秦宗权突然变得神功无敌、而且邪恶异常,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换而言之,黄巢之乱结束后,秦宗权依然还按黄巢那一套玩,所以在革命大潮的推动下,秦宗权一下成了时代最风云的人物;当然了,因为他敢按黄巢那一套玩,在名门正派眼中,自然就是魔教中人了。
黄巢之乱被平定后,大家都及时挂起了大唐的旗帜,只有秦宗权死活不肯挂上大唐的旗帜。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秦宗权不肯挂上大唐的旗帜,为什么就会成为邪魔外道呢?
原因非常简单,当时已是兵强马壮者就是大爷,无论你挂不挂大唐旗帜,你也会拥有事实上的独立地位;无论你挂不挂大唐的旗帜,也是想火并谁,就可以火并谁,只要你能打过对方。
在这种背景下,你不肯挂大唐旗帜,你说你的目标是什么?显然不是为了追求事实上的独立,更不是为了方便火并别人。
更主要的是,别人在黄巢江河日下之际,都纷纷与黄巢划清界限,就你从来不表这种态,你说你是想干什么?
关键是,秦宗权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的太快了,快得都有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了。
所以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宗权在黄巢死后,继续玩着黄巢那一套,所以他在革命大潮的余波推动下,势力那是成长的飞快,而且形象突然变得又邪又恶,比黄巢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朱温看着被俘的秦宗权,也忍不住说,如果你当初早早反正,哪有这种结果呢?
秦宗权说了,咱俩是并世之雄,我不死,你哪有机会呢?
宗权至汴,全忠以礼迎劳,且曰:“公昔陷许,能戢兵赐盟,戮力勤王,乌有今日乎?”宗权曰:“英雄不两立,天亡仆以资公也。”謷然无惧色。
这两个人会面的场景有些怪异,最开始,秦宗权是围剿黄巢的主力之一,而朱温是黄巢帐下的一个军方大佬。
天子幸蜀,姑务翦寇,上蔡有劲兵万人,宗权即与监军杨复光同议勤王,出师破贼,以蔡牧授之,仍置节度之号。
后来,朱温成了围剿黄巢的主力之一;而秦宗权成了黄巢帐下的军方大佬,更成了黄巢衣钵的继承人。
残唐时代的朱温,可以修成正果,是因为他早早接受了招安,否则,朱温也会被淘汰出局的。
在军阀遍出现时,一个人还敢扛着黄巢的旗子出去混事,那是随时可能扑街的。这就不是你厉害不厉害的问题,而是四面八方的军阀都围剿你,你拿什么对付呢?
虽然说,朱温虽然早早接受了招安,试图漂白自己,但是这段历史依然是朱温一生最大的污点。
如果朱温出身政府高级官员家庭,如果朱温发家自体制之内,那朱温的形象肯定会比后来强很多。问题是,一个草根逆袭成功,而且是靠草根闹革命捞到第一桶金,在卫道之士看来,是可忍,孰不可忍!
从这层意义上,大唐帝国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还有一种力量在暗中兴风作浪。
小农阶级永远是小农阶级,他们是推动历史变迁的原动力,却永远不会成为统治阶级。帝国崩盘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就是因为把小农阶级逼得看不到活路。
帝国崩盘初期,一个人能得小农阶级的支持,常常会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但是到了海选阶段后期,小农阶级的影响力就会渐渐削弱,等到后期,小农阶级终于可以尘归尘土归土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tpgeuo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