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禹锡的诗句解读他的为人
刘禹锡是唐朝时期的大臣,文学家,诗文俱佳,他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但他仕途并太不顺.由于他处于的时期在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已经开始衰败,但他仍保持乐观的态度,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一)不幸遭贬
公元826年,敬宗宝历二年,在被贬二十二年之后,刘禹锡终于奉命卸任回洛阳。
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逢,两位挚友在酒席上把酒言欢。
白居易很为刘禹锡的坎坷遭际不平,写下了一首感怀诗,其中有两句作“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刘禹锡当即写下了一首应答诗,这便是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面对友人的同情与不平,刘禹锡反而劝勉友人: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黑暗并非没有尽头,人生总是有希望留存。
这就是刘禹锡,悲而不哀,怨而不悔,绝不沉沦,绝不颓废。

(二)直面人生
被贬的生活自然并不好过,这一次他被重召回长安,若是旁人,哪怕不去向京城的得势派卑躬屈膝,至少也会谨言慎行。
但刘禹锡偏不这样,他就是要以诗歌为武器,就是要这样明明白白地表达自己的愤慨,对势利小人的轻蔑,昭示他不屈的斗争精神。
于是,这首诗一在长安城内流传开来,守旧势力便群起而攻之。他们说刘禹锡是对贬谪心存不满,故意讥讽当政者。
于是,刘禹锡再度遭贬,这一次他被贬到播州。播州地处贵州省北部,在当时算是一个十分偏僻之地,穷山恶水。
好友柳宗元考虑到刘禹锡母亲年岁大了,到播州生活困难,便自愿与其交换。最终,刘禹锡被改任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再次被贬,那些得势派心里都想:这下刘禹锡该消停了吧!
但并不!
被贬到连州的刘禹锡,斗志愈加激烈昂扬。
五年间,他写下了数首诗歌,歌颂各地平叛的叛乱。
公元817年,被誉“汉家飞将”的李愬亲自挂帅平叛了藩镇势力占据的蔡州。一得到喜讯,刘禹锡就立刻写下《平蔡州三首》,表达自己的喜悦。
公元818年,唐宪宗沉迷长生不老之说,下诏求方士,寻找灵丹妙药。人民也受到麻痹,生病了都纷纷去求仙问道,不再找郎中,致使许多人的病情被延误。
刘禹锡耿介不改,在《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中,大力批判“铸神佞佛”的荒谬,丝毫不顾忌会否再次冲撞了当权者,迎来厄运。
其实无论对古代任何一位士子来说,被贬的杀伤力都是巨大的。
自战国屈原以来,便形成了迁谪文学的传统,而凄恻的愁怨、忧惧与愤懑,也构成了这类文学的主基调。
但到了刘禹锡这里,幽怨、孤愤不在了,随之而来的却是豪迈、乐观的精神流泻笔端。

(三)诗文俱佳
刘禹锡为人旷达乐观,这种性格也很自然的渗透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因此读刘禹锡的诗词,总会觉得有一种豪放旷达的意味,尤其那二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是最好的证明。
而这次要重点解读的是刘禹锡另一首很旷达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的五六句是千古名句,最后二句则是神来之笔!
刘禹锡仕途上比较坎坷,他曾度过了23年的贬谪生涯。宝历二年,获赦返回洛阳途中的刘禹锡,恰好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
一别经年,白居易见到此时已双鬓斑白的刘禹锡不免潸然,宴席上白居易赠与刘禹锡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文此处不去赘述,想了解的朋友自行查阅),诗的内容主要是对刘禹锡仕途坎坷的慨叹,而刘禹锡则写下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作答,诗写得十分旷达,与诗豪风格极其吻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开头二句是说,我被贬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之地,一共蹉跎了二十三年的光阴。句中刘禹锡开门见山,一语点出自己长期被贬的痛苦经历,让人感觉到他压抑了多年的感情洪流,如决口之堤一发不可收拾,具有相当的震撼力。
我想对于刘禹锡被贬23年的遭遇,很多人都抱有同情的态度,毕竟韶华易逝,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23年?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达出的旷达与乐观,又是令人敬佩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总的来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一首很旷达的千古名作!
公元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皇帝追赠他为户部尚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tl5uug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