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匡胤等宋朝君主收不回的燕云,朱元璋却轻而易举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麾下的大明北伐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建德门逃出,经居庸关逃往蒙古草原,随后明军趁势追击,取得了长城以南地区的统治权,燕云地区时隔455年再次回到中原汉人王朝的统治之下。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大概的是指当年石敬瑭为了当皇帝而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五代时期君主对手握重兵的地方大将都提防,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决意除掉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石敬瑭在手下谋士桑维翰的劝说下,以自称“儿皇帝”和割让燕云十六州的条件换取契丹出兵。
有人觉得石敬瑭自称“儿皇帝”是耻辱,也有人说石敬瑭是大汉奸,岂不知石敬瑭是沙陀族人,而且他岳父李嗣源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约为兄弟,所以石敬瑭肯定是契丹皇帝的子侄辈了,他最大的失误其实是割让燕云十六州。

公元947年,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只肯自认为“孙皇帝”,不肯向契丹称臣,很快就被契丹灭国,同年耶律德光在开封登皇帝位并改国号为“辽”,而没有中原统治经验的契丹军队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最后被愤怒的中原民众赶走,地方大将刘知远趁机起兵追击,耶律德光被迫返回草原,最后在撤军途中病逝,然后被制作成了叫做“帝羓“的木乃伊,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做成木乃伊的皇帝。
五代时的明君周世宗柴荣,本来有很大的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柴荣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惜天不假年,柴荣只当了五年半的皇帝,夺回了瀛、莫二州就离世了。

而且相对于柴荣的豪情壮志,赵匡胤就要保守得多,据说他在大渡河边挥斧说道:“朕的版图以此河为止。”所以终宋一朝云贵始终处在大理王朝的治下,而且赵匡胤虽然有收复燕云之心,却搞个什么“封椿库”,说将来要拿钱将燕云买回来,一百多年后,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宠臣童贯实现了他这个梦想,以一千万贯买了个空无一人的燕云回来,然后反手就被卖家连窝都给端了。

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更是被赶到淮河、大散关沿线,与燕云地区更是相隔遥远,连收复中原都成了奢望,自然也就更不需要燕云这个屏障了,所以南宋喊得更多的是像诸葛亮一般的“北伐中原”,比如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如此情形直到元朝末年,托元朝贵族喜欢到处圈地放马的福,在淮河边上长大的朱元璋有一群非常优秀的骑兵将领,比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他们在与其他农民起义军的交战中成长,最后北伐中原赶跑了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蓝玉更是在捕鱼儿海基本灭亡了北元朝廷,这其中除了蒙古军队实力下降之外,朱元璋的雄材大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一个统帅的眼光决定了他这个集团的上升高度。
所以,赵匡胤他们欠缺的是恢复汉唐故土的雄心和胸怀天下的壮志,而不是始终猥琐的搞阴谋诡计!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t57ta7i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