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兄弟介绍
同母之兄莘王植
徽宗第十二子、柔福的同母兄莘王植有辩才,他的事迹最著名的是在金国为他爹洗脱谋反罪名。绍兴三年,赵佶另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沂王(他的名字是“木咢”——那字敲不出,只好这样表示,初名“炤”)在五国城伙同驸马刘彦文诬告赵佶谋反,金人欲令其父子对质,莘王植就与茂德帝姬的驸马、蔡京的儿子蔡鞗挺身而出,与沂王及刘彦文对辩三日三夜,有理有据地逐一驳回指控,力斥二人不良居心。最后驳得沂王与刘彦文气折,金主终于把这事件定性为诬告,把告密的两人诛杀了。(《宋史》、《续资治通鉴》)
过目不忘肃王枢
其实赵佶的儿子有才华的不少,但除了赵构都被俘北迁,可怜又可惜,肃王枢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应该还记得,赵构第一次出使金营,金人觉得他不似宋室亲王懦弱,怀疑是西贝货,命换个真亲王来,后来被换去为质的就是肃王枢。
肃王枢是郓王楷的同母弟,其文才应该也类似其兄。《老学庵笔记》里记载了一件关于他的事:肃王枢与大臣沈元用同使金,驿馆附近有一悯忠寺。肃王枢暇日无聊,便与沈同游寺中,见其中有一唐人碑刻,辞皆偶丽,洋洋洒洒三千余言。沈元用记性一向很好,当即一再朗读,着意背诵,而肃王枢似乎毫无兴趣,也没多看,只一边走一边随意地听沈元用背诵。沈元用回去后想显摆一下他的记忆力,取出纸笔默写,最后有十四字没写出。写好后,枢看了看,便提笔把沈没写出的字一一填上,无一字遗漏,而且还改正了沈所书谬误四五处。随后搁笔另起话题,脸上神情只是淡淡,“略无矜色”。沈元用不觉骇服,自惭不己。
出使金寨康王构
《三朝北盟会编》:“初虏人讲和,要一亲王为质,朝廷议从其请。上召诸王曰:‘谁可为朕行?’康王越次而进,请行。康王英明神武而敢为,有艺祖之风,将行,密奏于上曰:‘朝廷若有便宜,勿以一亲王为念。’既行,邦昌垂涕,康王慨然曰:‘此男子事,相公不可如此。’邦昌惭而止。”
《中兴小纪》:“渊圣召上,具言孝民所陈,上毅然请行。遂命少宰张邦昌副上,使于金寨。时敌兵四绕,上意气闲暇如平日,数与大将沃哩布(斡离不)观蹴踘杂伎,留军中经月。会都统制姚平仲以所部兵劫寨。平仲,古子也。金人以用兵责使者,邦昌惧而泣,上止曰:‘为国家何爱身邪!’沃哩布由是惮之,不欲上留,更请肃王。渊圣嘉上忠勤,还,拜太傅。”
李纲的《靖康传信录》也有记载:“康王素有胆气、膂力,善射,居金人军中几月,姚平仲劫寨之夕,恬然无所惊怖。及归,国人皆喜,争出观之。”
《南渡录》:“康王质于金,与金太子同射,三矢俱中,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此,留之无益,遣还,换真太子来。”
另外,在金人写的《南征录汇》里有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金国大臣对康王赵构的印象:“萧庆语国相(完颜宗翰)云:‘废少主,康王必自立,不似少主庸懦,请再思。’”
康王挽弓的臂力,出处:“尝侍道君习射于郓王府,上挽弓至一石五斗。”(《中兴小纪》)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sc8en4l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