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国是什么国家,详解芮国历史
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这也是芮国名称的来历,最后也没能逃过被秦国灭亡的命运,下面来解析下芮国的历史。

芮国简介
芮国(芮,汉语 拼音ruì,同瑞),是西周 、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另有说法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并不能算是诸侯国。
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即公元前640年)灭芮国。而《路史》记录了秦穆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灭芮国的说法。亡国后,芮国君主宗室以国为氏。
芮国历代国君
芮伯良夫(周武王、成王时)
芮伯良夫(周厉王时)
芮伯多父(《芮伯多父簋》)
芮伯万(见《左传》桓公三年)
芮国疆域范围
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并不能算是诸侯国。
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
芮国是从商代晚期便已见诸于史籍并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一个小国,《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早期芮国的一起长达八年的政治动乱事件。
《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左传》疏引《世本》:“芮、魏皆姬姓。”当是芮伯姬万的母亲将其逐走,姬万便出奔到同姓的魏国。
《左传·桓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杜注,“三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同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水经注·河水》引《纪年》:“晋武公八年(公元前七0八年即鲁桓公四年),周师、虢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路史·国名纪》:“桓王十二年冬,(即桓四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东之。”
显然,发生于桓三年的“逐君”是一起恶性的政治事件,姬万被逐后“芮更立君”。幕后的操作者显然系太后芮姜,故事与“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似乎如出一辄,所不同者,芮国正式的国君与郑国不同,他失败了。
芮国的动乱又受到了国际政治势力的重视。次年,秦国便与芮国政变后的新政权发生了战争,只是因为小视这个小国而战败。
同年的冬天,在周王室的主持下由周王朝、秦国、虢国三股势力包围了姬万出奔所居的魏国(今山西芮城)。显然是为了扶立姬万和消灭芮的叛乱势力。

芮国政治制度
这场政治事件中,秦国第一个干涉,并一直参与正位运动,最终也由秦“纳芮伯万于芮”。秦的势力显然通过这一事件深入渗透到芮国并使之依附。所以《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
最后,芮国的命运如同其它诸多依附国一样,被所依附者消灭:“(穆公)二十年,秦灭梁芮。”时为公元前[过滤词]一年,鲁僖公十九年。
《诗·大雅·公刘》:“芮鞫之即”,郑玄笺:“芮之言内也。”即指水流向内凹处的土地。青铜器铭文如《芮叔宽父簋》(集成4065)、《芮公鼎》(集成2517)等文字中“芮”也作“内”。
《后汉书·郡国志》:“芮,短也。”从芮国以地理状态命名的初始含义上看,它最初的地域位置应位于陕东、晋西的河水短凹处平原。《传·昭九年》:“我自夏以后,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
与芮相邻近的国家,都大致在这一区域。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芮,姬姓,伯爵,国在冯翊临晋县芮乡,今陕州芮城县。(《卷二百六十一、献通考二》)《左传·桓三年》杜注:“芮国在冯翊晋县。”
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姜姓芮国。
《广韵》:“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其后为齐、甫、申、吕、纪、许、向、芮。”《左传·昭九年》:“魏、马台、芮、岐、毕,吾西土也”中的马台国即有邰氏。
《诗经·生民》孔疏引《世本》、《说文》等谓“邰”亦为炎帝之后,姜姓之国。说明“吾西土”并非尽是姬姓国邦。
当时的芮、邰是属于姜姓的。
清人雷学淇在《竹书纪年义证·武公纪》中说:“盖周之芮在同,殷时之芮在解.
春秋时期,秦穆公灭亡了芮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s212uf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