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原标题:唐肃宗上位详情: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为何能够成功上位,是很多人好奇的。当唐玄宗料理完一切琐事,准备继续动身前往蜀地时,太…

原标题:唐肃宗上位详情: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为何能够成功上位,是很多人好奇的。

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当唐玄宗料理完一切琐事,准备继续动身前往蜀地时,太子李亨公然拒绝随行,决定独自北上。

当然了,摆在台面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据说,大家要求唐玄宗回去长安坚守,唐玄宗不愿意,于是命令太子李亨去安抚这些人,可这些人反而劝李亨不要跟唐玄宗走,一定要回西北坚守祖宗基业。

及行,父老皆遮道请留,曰:“宫阙,陛下家居,陵寝,陛下坟墓,今舍此,欲何之?”上为之按辔久之,乃命太子于后宣慰父老。

李亨仁厚,不愿违背众人意愿,又觉得不能当面向父皇辞行,颇为不孝,于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当唐玄宗得知一切之后,只说这是天意,并将东宫一应物资和人员全部送到太子李亨身边,并表示自己愿意禅位给他。

涕泣,跋马欲西。建宁王倓与李辅国执鞚谏曰……上总辔待太子,久不至,使人侦之,还白状,上曰:“天也!”乃命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且谕将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辅佐之。”……太子南向号泣而已。又使送东宫内人于太子,且宣旨欲传位,太子不受。

瞧瞧,多么温情、多么感人、多么催人泪下的一幕啊。司马光真是生不逢时,要是他能活到现在,我估计言情文学领域也没琼瑶什么事了。

如果唐玄宗和太子李亨都有“人设”,那么他们此时的“人设”早已崩得不成样子了。

围绕权力之争,是没有父子亲情的。

唐玄宗就干出过一天之内连杀三位皇子的狠事,说他温情,不如说狼不喜欢吃羊。

太子李亨上位之后,也是一个喜欢搞权力制衡的主,说他温情,就是说豺比狼温柔。

太子李亨之所以会做出这种决定,不过是见唐玄宗此时已经衰弱到极点,所以趁机落井下石。

就算不能趁乱砸死唐玄宗,也能趁机摆脱他的掣肘。

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面对太子李亨的这种做法,唐玄宗肯定非常生气。但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

安禄山起兵叛乱之后,唐玄宗的招数是一个接一个,可结果却是一输再输。到了马嵬驿之后,他已经没什么可输的了。

此前,唐玄宗背负的东西太多,他不想丧失皇位,也相信自己可以一直拥有皇位,所以他一再挣扎,各种怪招尽出。

但是从目前的情形去看,在杨国忠杨贵妃惨死、太子李亨反手一击的背景下,唐玄宗再怎么努力恐怕也无法夺回皇权,任何挣扎都是徒劳,而且会让自己输得更惨。

我在前文中说过,在唐玄宗心里,皇位是第一位的,人身安全是第二位的,大唐安危是第三位的。

此时皇位似乎已经离唐玄宗远去,身处绝境的唐玄宗反而变得前所未有的清醒,开始考虑人身安全和大唐安危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归零心态”。

当一个人手里的坛坛罐罐太多时,他在做出决定的时候难免瞻前顾后,更难免自私自利。

一旦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外力打破了他手里的坛坛罐罐时,他的顾虑自然就会减少,私心同样也会减少。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心态只有身处高位的人才会有,其实你我普通人同样脱不开这种规则的束缚。

你可以让一个老农捐款两千万,却没办法让他捐出一头牛,因为他真的有一头牛。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唐玄宗的敌人太多,所以他的应对难免顾此失彼。

可如果唐玄宗只有一个敌人时,他做出的反应会令我等普通人感到汗颜:动作如此迅速,反应如此敏锐,这哪像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呢?

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我说唐玄宗此时已经变得豁达也是有证据的,因为在太子北上之后,唐玄宗不但不追究,反而还肯定了太子的行为,并同时派出了两千兵马。

这两千兵马说起来实在不多,可问题是,唐玄宗是偷偷逃离长安城的,带在身边的兵马恐怕也就三五千。

史书记载,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时,各色人等都加起来也就一千三百人。

庚辰,上皇至成都;从官及六军至者千三百人而已。

从这层意义上讲,唐玄宗几乎是把一大半所能带走的家当都送给了太子李亨。

唐玄宗的这种做法,就是在和太子李亨隔空对话。

我之前昏招跌出,应该为战局糜烂负总责。现在,大唐帝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父子必须同心同德。

后来,唐玄宗听到太子李亨在西北继位的消息后,依然默认了这个事实,并马上追认它的合法性。

癸巳,灵武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丁酉,制:“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

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从表面上看,大唐帝国的中兴,是因为太子李亨北上力挽狂澜实现的。

实际上,这是因为唐玄宗与太子李亨之间的暗战已经基本结束,使得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团结西北军区,共同对抗安史叛军。

以前的西北军区一直蠢蠢欲动,无非就是想改组中央政府,而现在的中央政府,显然已彻底改组了。

奸相杨国忠被乱兵所杀,妖后杨贵妃被唐玄宗赐死,唐玄宗时代的其它高级官员大部分留在长安当伪政府官员。

现在的大唐中央政府,是一个以太子李亨(唐肃宗)为代表的全新政府,西北军区在新政府中拥有巨大的权力地位。

比如说: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在新政府中的地位都可算位极人臣。

他们的地位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了唐肃宗都发愁的地步。

唐肃宗曾说:“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如果他们再立大功,我还能拿什么来封赏他们呢?”

上谓泌曰:“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无官以赏之,奈何?”

我早就说过,只要大唐勠力同心,区区安史叛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当新政府成立之后,大唐帝国在西北战场的优势变得越来越大,唐肃宗更是组织起了大规模反攻,只用一天时间就收复了长安城。

在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也被收复。在中原战场上,大唐政府军开始全线反攻,叛军纷纷投降。

按照这种节奏,安史之乱似乎很快就要结束了。

如果安史之乱到此结束,那么就不该叫安史之乱,而应该叫安禄山之乱,因为此时的史思明还不是什么罪魁祸首。

可随着大唐政府军的节节胜利,唐肃宗觉得对西北军区各军头赏无可赏,于是也重新走上了唐玄宗的老路,开始制衡西北军区。

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在这种背景下,大唐政府军的推进又不顺利了,史思明抓住机会,成为了叛军的新领袖,并发动了为期更久的叛乱。

在之前写唐玄宗的各类应对时,我反复强调他年老自私,更说出了他的无奈,很多读者不以为然,认为唐玄宗没什么无奈,就只有自私而已。

可唐肃宗刚继位没多久,立刻安排大太监鱼朝恩制衡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人,大家看看唐肃宗的所作所为,跟唐玄宗有什么区别吗?

事实上,只要是个成熟的政客,坐在皇位上的时候,都会对西北军区心生猜忌的。

在这种背景下,郭子仪竟然被解除了兵权,一直赋闲在家;李光弼则一步步走向了叛乱的边缘,仆固怀恩更是公然造反。

唐肃宗成功上位:拉拢西北军,背刺唐玄宗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我之所以说这些,只是希望大家能明白:安史叛乱之所以无可抑制,绝不仅仅是因为唐玄宗不肯信任西北军区所导致,因为其他大唐皇帝同样不可能真正信任西北军区。

只要大唐皇帝与西北军区的矛盾缓和了,吊打安史叛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西北军区从数量、质量上都胜于安史叛军,背后更是有强大的帝国机器在源源不断地输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r54pc3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