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宝仁的和来远舰战至体无完肤,最后神奇安然返港口
光绪13年(1887),清政府在德国伏尔铿厂订购的“经远”和“来远”两艘铁甲舰接收回国。两舰长270英尺,宽39.3英,吃水16. 75英尺,排水2900吨,动力4400马力,航速15.5节。舰上装有21公分炮、15公分、4.7公分炮、3.7公分旋转式机炮、18英寸鱼雷发射管等武器,乘员202人。光绪14年(1888),北洋水师成立时,管带邱宝仁升署右翼左营副将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一期,学习航海驾驶。光绪13年(1887),北洋在英、德船厂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快船竣工,李鸿章派邓世昌、叶祖硅、林永升、邱宝仁等出洋接带。次年4月,四舰安抵天津大沽。这次接舰回国,皆由中国将领管驾,邱宝仁“既管驾‘来远’快船,又拖带新购鱼雷艇,远涉重洋数万里,一人而兼数人之事,并未用洋行保险之费,不特中国水师向未所经,亦为外洋各国所罕有。沿途叠遇风滔,异常险恶,竟能出其死力,得保无虞,实属胆智过人,较之同往接舰各员事难功倍。”故得越级奖励,从守备越过都司直接升任游击,并加“劲勇巴图鲁”勇号。
光绪20年8月18日(1894.9.17),北洋舰队在大东沟口黄海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遂发生激战。“来远”舰在日本舰队的第一游击队直扑北洋舰队右翼最弱之舰“超勇”和“扬威”时,开炮连轰日舰。此时,日舰“赤城”一号被北洋舰队截出阵外,遭到猛烈轰击,伤亡惨重,转舵向南驶逃。邱宝仁指挥“来远”舰紧紧咬住不放,连连发炮,先击倒“赤城”的大墙,又击中其舰桥,可惜的是该舰在其它日舰保护下逃出阵外。
战至下午,形势对北洋舰队极为不利,“经远”舰沉没后,“来远”舰与“靖远”舰结成临时姊妹舰,相互依持,坚持抗敌。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来远”舰苦战多时,舰身受重伤,中弹225发,阵亡17人,伤13人。不久,艉炮被毁,仅有艏炮应战,并引起大火“来远舱内中弹过多,延烧房舱数十间”。顿时“烈焰腾空,被猛火包围。但舰首炮依然发射,士卒奋力救火。此时,机器室内火焰升腾,不得已将通风管密闭,黑暗中由上甲板向焚火室传达命令仅靠通风管传话。全舰将士不顾二百度之高温,始终坚守岗位,格尽职守”。邱宝仁指挥全体官兵一面抗敌,一面救火,终于将火扑灭,继续与敌搏战。海战结束,“来远”舰“驶回旅顺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旆,无不大奇之”。
黄海海战后,“来远”舰入旅顺船坞修理。10月随全队游巡于旅顺、威海一带。1895年初,日本采取水陆合围,进击刘公岛,先后几次袭击在港内的北洋舰队军舰。邱宝仁率舰英勇抵抗,打退日舰进攻。1895年2月6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鱼雷艇队第三次对威海湾进行袭击。“来远”舰遭到日本鱼雷艇“小鹰”号的攻击,两条鱼雷接连命中 “来远”舰左舷,在水线下各造成了直径分别为4米和1米多的破口,两个破口相距仅半米。舰体向右侧翻转,整体倾覆海中。全舰官兵只有在露天甲板上的管带邱宝仁等数十人得救。
北洋水师覆灭后,邱宝仁和其他海军将领一样,被清廷革职。他心灰意冷,返回故里、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海军。如果复出,当在叶祖珪之下,萨镇冰之上。但后世却有谣言污蔑其在来远遭受攻击之际“登陆逐声伎未归也”(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使得邱宝仁背上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不白之冤。其实清代对军人的奖惩一直是非常严格的,如果邱宝仁真是在“来远“舰遭受鱼雷攻击之际上岸嫖妓未归,那绝不是仅仅和其他将领一样革职的问题了。如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治史态度的严谨,邱宝仁越发被证明非但没有贪图红粉、苟且偷生,还是一位技术能力过硬、且作战勇敢的近代海军爱国将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r1qdlu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