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为何杀异母弟弟
原标题:铁木真射杀兄弟有何内情?母族权力争斗,角逐首领之位
历史上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位高权重,他身边的女人也不止一个,给他生过儿子的至少就有三个,其中一个是月轮太后,她为也速该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铁木真、拙赤哈撒儿、合赤温和铁木哥斡赤斤。
烈祖神元皇帝六子:宣懿皇后生太祖皇帝,次哈撒儿,次哈准,次帖木儿斡赤斤;太祖异母弟别克帖儿,次别勒古台。——《新元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二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女人为也速该生过儿子,他们是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别克帖儿的母亲无法确定,别勒古台的母亲是豁阿巴海。
别克帖儿,或言为烈祖前妻子,或言其母为塔喀式。——《新元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二
别勒古台,母曰豁阿巴海,秃马敦氏。——《新元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二
据史书记载,别克帖儿是一个非常霸道的人,也速该去世之后,他一直伙同弟弟别勒古台欺负铁木真母子。月轮太后觉得都是一家人,所以一忍再忍,铁木真却忍不了,于是与自己的弟弟拙赤合撒儿联手,杀死了别克帖儿。
宣懿皇后戒之曰:“尔兄弟除影子外无安答,除马尾外无鞭,奈何相贼害?独不见呵兰可敦五子之前事乎!”太祖不听,卒与哈撒儿射杀别克帖儿。——《新元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二
对于这段记载,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它有违常理。
与异母弟别克帖儿相比,铁木真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是财产、资历、经验还是体力肯定都比这个弟弟要强,至少没人说别克帖儿是天生神力。
在拥有如此巨大的优势面前,如果铁木真依然无法令别克帖儿对自己俯首帖耳,那他将来在面对诸多强敌之时,又是怎么战胜对方的呢?换言之,你连自己的兄弟都摆不平,居然只能用人道毁灭的方式解决问题,还有什么资格站出来说大话呢?
铁木真九岁丧父,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霸气冲天的枭雄了,在这九年中,铁木真固然会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被年龄更小的弟弟欺负吧?这反差未免也太大了。
一个人能以弱冠之龄成为众人的焦点,他的武力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拥有过人的领袖才能。再具体点说,他一定拥有比大海更辽阔的心胸,能接纳形形色色的人为己所用。
也速该去世之后,泰赤兀部和主儿乞部先后背叛了乞颜部(铁木真所在的部落),可当铁木真力量不足的时候,他依然能够放下仇恨,笑脸面对主儿乞部。
自己的老婆被抢回来之后,生下一个身世不明的孩子,面对这种堪比“胯下之辱”的事,铁木真还是咬牙接受了。
不管你是否喜欢铁木真,都必须正视一个客观事实:铁木真是一个少年老成的政治高手,他具有极强的领袖气质,同时兼具宽广伟岸的胸怀,这才是他能最终成就霸业的根本原因。
看看铁木真的所作所为,要说他年轻时不懂事,为成长付出代价我认为可能。但因为矛盾,直接动手杀死异母弟,肯定不是一个冲动所能解释得通的。
或许人们会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没准别克帖儿就是那种蛮横不讲理、脑子不够用的人,任你再有领袖气质,别克帖儿也不会服从你,这种人就是混不吝。
如果别克帖儿只是混不吝,那问题反倒好解决了,因为这种人脑子都不太好用。聪明人对付混人,有一百种方法可以让他吃哑巴亏,但铁木真却偏偏选择了最笨的方法:用最混的招数对付最混的人。
当权者有时会表现得非常暴力,因为那个时候他需要立威。可问题是:立威的目标得选一个厉害角色啊!
想玩“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把戏,你就要有打老虎的气势,如果你只敢天天拍苍蝇,那真正怕你的也只有小苍蝇,大老虎们会发自内心地瞧不起你。
一个有首领气质及高情商的人,他的外在表现应该是这样的:无论自己是占据优势还是处于劣势,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别人服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永远保持一副“带头大哥”的派头。
什么都可以丢,面子绝对不能丢。如果丢了面子,自己的支持者哪还有信心继续支持自己呢?
可在铁木真杀弟的故事中,铁木真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却只能用暴力方式干掉自己的弟弟。按照常理判断,谁会服气这种人呢?
更重要的是:如果铁木真就像史书上说的那样不着调,这肯定会成为他一生无法祛除的污点。
那是铁木真的弟弟啊,居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被铁木真杀了。而且当时铁木真一家处于困难之中,这个弟弟可以说是患难中的家人。
如果铁木真是这样一副德性,将来谁还敢跟他合作呢?如果铁木真是这样一副德性,将来谁还愿为他效力呢?
你连患难与共的弟弟都容不下,谁把你当成自己人,恐怕将来得被你坑死!
我再说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常识:剪指甲用指甲刀就行,没必要用切菜刀。换言之,教训一个人有多种方法,没必要直接下杀手。
被欺负以后直接暴走杀人,这种事情在历史和小说中一再出现。可问题是:这和指甲长了用切菜刀切指甲有什么区别呢?
我并不是说被欺负以后直接暴走杀人都是虚构的,我是说这种事情背后,一定有重重内幕,而非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历史是帝王将相家书,也是权谋博弈集大成的必读本,却不是中二少年成长录。
不管是什么年代,不管是什么社会,人命都是关天的。杀人不难,但杀人之后的善后工作就很难了。如果铁木真的成长环境真是强敌环伺,那他该怎么善后呢?
或许有人会用夏侯惇十三岁杀人来举例,只要社会环境认可,杀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草原上从没有弟弟非常霸道,哥哥就可以杀他的道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获得认可呢?
再者,不管夏侯惇获得了多少人的认可,杀人都是犯法行为,夏侯惇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因为他逃亡了。反观铁木真兄弟,他们付出了什么代价呢?
就算铁木真被人死保,至少拙赤合撒儿不应该安然无恙。换言之,你们兄弟俩杀人,居然什么代价都不用付?恐怕顶级官二代都没有这种待遇吧?
别克帖儿被杀的时候,他的母亲还活着,居然一句话都没说,这正常吗?另一个与他关系甚好的弟弟别勒古台也是一句话没说,从此之后一直老实地给铁木真当跟班,这合理吗?
在现实社会中,人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几乎都会有七大姑八大姨。
就拿铁木真来举例:他的曾祖是蒙古大汗,四爷爷同样是蒙古大汗,父亲是乞颜部首领,在蒙古部族中影响力很高。
铁木真的爷爷有六个兄弟;这六个兄弟保守估计也有一二十个儿子。二三十个儿子又能生多少儿子?保守估计也有一百多个。
上述还只是近亲,如果算上远亲呢?如果再算上姻亲呢?就算医疗条件不好,这些人夭折一半。那么在整个蒙古部族,能和铁木真拐弯抹角论亲戚的人,没有三五千也得有一两千吧?
铁木真如此,别克帖儿难道就不是如此?但当别克帖儿被杀之后,整个世界似乎都静默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更没有一个人就此事做出评价。
或许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啊,因为铁木真最终成了气候,这一段内容被删除了嘛。
话是不错,但铁木真既然能删除这一段内容,他干嘛不把整段都删除呢?蒙古早期并没有文字,开国史内容缺失大家都能理解。要知道,我们连铁木真的真实年龄都弄不清楚,我也只能选择一种说法。铁木真的一个弟弟下落不明,又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呢?
也别说什么别克帖儿和别勒古台的后人影响力大,所以这一段删不了之类的话,别克帖儿死的时候估计还不到十岁,史书也没记录他有后人。别勒古台倒是有后人,但他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当官享福是肯定没问题的,干预史书的能量恐怕没有。
综上所述,我认为铁木真兄弟俩杀害异母弟必然是事实,但此次杀人也必然有重重内幕,所以最终才不了了之。
具体内幕是什么,这个稍后再说,有一点要先确定:铁木真和拙赤合撒儿联手杀死别克帖儿,一定是也速该刚去世没多久的事。
一个家族之所以会发生动乱,一定是因为家族立身根本出现动摇的时候;铁木真家族如果出现内部危机,也一定是在也速该这个家族立身根本出现动摇的时候。
如果也速该已经去世好几年,那么此时的铁木真家族应该早已稳定下来,该祛除的隐患也已经祛除,未能祛除的隐患也由于没有引爆点,所以只能老实潜伏。
如果也速该已经去世好几年,此时的铁木真家族居然还没稳定下来,那么大概率就稳不下来了。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对比袁绍和曹操去世后的情景。
袁绍去世之后,袁绍的儿子们立刻分成几派,经过一系列内讧之后,又变成袁谭和袁尚两派,打得鲜血四溅,最终被曹操逐一消灭。
十二年,太祖至辽西击乌丸。尚、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奔辽东,公孙康诱斩之,送其首。——《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曹操去世之后,曹操的儿子们本来也打算分派搞内讧,曹彰甚至跑到邺城索要曹操的印玺,还希望和曹植联手对付曹丕。但这场内讧最终没能成型,曹丕迅速稳定局面,曹植和曹丕俯首称臣。
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生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遂奉梓宫还邺。——《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传
袁绍去世之后的情景,就是乱了几年之后还没稳定下来,这种情况最容易招致外敌入侵;曹操去世之后的情景,就是初期大乱之后很快稳定下来,这种情况才能巩固政权再创新高。
也速该去世之后的情形应该比曹操去世之后的情形要差一些,因为铁木真家族被削弱了不少,很多部族都离他们而去。
但结合铁木真十八岁的表现来看,铁木真家族的内讧必然和曹氏的情形差不多,都是内讧没成型或没扩大就被平定了。
不管是哪种情形,也速该去世都和袁绍去世不一样,因为铁木真家族没有分成几派打上好几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铁木真和拙赤合撒儿联手杀死别克帖儿的事,必然发生在也速该刚去世没多久的时候。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再对照一下曹操和袁绍去世之后,他们的接班人发生内讧或险些发生内讧的事,应该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别克帖儿的死,涉及权力争夺,甚至极有可能是几个女人之间的争斗,以及几个女人背后势力之间的争斗。
最终的结果是月轮太后及铁木真一系获胜,别克帖儿被杀,别勒古台服软。
话说到这一步,应该说是按照常理推断,基本还原了别克帖儿被杀的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月轮太后、别克帖儿的母亲和豁阿巴海都是也速该的女人,都给也速该生了儿子,她们到底谁是正妻呢?
按照史书的说法,正妻自然是月轮太后。可这又有了一个新问题:如果月轮太后是正妻,别克帖儿的母亲和豁阿巴海哪来的勇气敢于挑战正妻呢?
草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这不假,但所谓的弱肉强食是在不同部族之间产生。草原同样是一个贵族社会和奴隶社会,不管是贵族社会还是奴隶社会,始终都会强调一点:上下尊卑。
如果月轮太后是正妻,那么别克帖儿的母亲和豁阿巴海就是小老婆(妾),翻开史书,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程中,我们很少听说有哪个妾侍敢这样不知死活,史书毕竟不是起点女频小说。
我认为有一种可能:月轮太后并不是正妻,但别克帖儿的母亲和豁阿巴海也不是正妻,也速该的正妻或许另有其人。《新元史》更是直接推断:别克帖儿的母亲就是也速该曾经的正妻,只不过这个正妻的位置后来被月伦太后占据。
对于也速该的这种做法,他曾经的正妻必然不会心服口服:月伦太后不过是一个被抢来的女人,论资历论地位,她有什么了不起的?
这种推论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我之前所说,妾侍挑战正妻,这在强调上下尊卑的社会里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别克帖儿去世之后的善后事宜。
别克帖儿虽然死了,但和他关系甚好的异母弟别勒古台并没有出事,他们两人的母亲也没有出事。这说明月轮太后虽然在斗争中获胜,但并没有制裁别克帖儿母亲和豁阿巴海一系的机会。不但法理上没有优势,而且实力上相差应该也不大。
别克帖儿去世之后,别克帖儿母亲和豁阿巴海那一系立刻选择服软,使得月轮太后一系追究责任的合理性有所降低,这次“铁木真杀弟事件”才算是有了一个最终结果。
言及于此,我不免有些感叹:也速该去世的时候,铁木真只有九岁,杀弟事件应该就发生在一两年之内,那铁木真最多也就十一岁。
大草原真是一个让人早熟的地方,十一岁的孩子,放到现在连小学都没毕业,却要被逼着因为权力争夺而互相残杀。
昨天有读者留言说,正因为铁木真早年的黑暗经历,才造就了他喜欢杀戮的性格。对此我的看法是:铁木真早年的黑暗经历,与大草原的环境息息相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v0o49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