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蜀汉因为诸葛亮的一番话反目?关羽也因此丧命?
《三国演义》主要说的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故事。在三个国家中最为强大的当属魏国无疑,而蜀国和吴国则相对弱小。为了在乱世中谋求自保,蜀国和吴国曾经一度结为同盟,共同制衡强大的魏国。但在国际事宜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东吴攻打了荆州,杀掉了关羽之后,这个联盟瓦解了。导致联盟决裂的原因,则是诸葛亮的一番话,警醒了吴国,对蜀国有了提防之心,最终反目,也葬送了关羽的性命。
三顾茅庐
刘备听从徐庶的建议,三顾茅庐,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收获了同样胸怀大志,担心百姓疾苦的卧龙先生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还多次鉴于当前形势献计有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隆中对了,这是诸葛亮对于刘备大业的规划。大概意思是:要抢先攻略收复荆州、益州两地,与东吴孙权结盟。等待北方有变时,从汉中、荆州两地同时起兵,出兵剑指长安和洛阳,才能成就天下霸业。
对于诸葛亮的前面几步策略,刘备可谓践行的很好,成功拿下了荆州和益州,在汉中自立为王,给霸业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在东和孙权上,却一直不是很稳定。结盟最讲究互惠互利,有利可图才是根本目的,看着在诸葛亮的规划下逐渐壮大的蜀国,东吴孙权十分不甘心。因此在关羽出兵攻打魏国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而入,率军偷袭荆州三郡,导致荆州失陷。
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而后来,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抓获,最后被孙权杀死。但是在斩杀关羽一事上,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似乎不明智。将关羽放走,蜀国顾及颜面,不会立刻向孙权出兵,东吴也不至于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孙权在犹豫是否杀关羽的时候,心中想到了诸葛亮关于图谋天下霸业的话,也就是隆中对。
作为一国之君,考虑是长远的,在三国相对平衡的阶段,孙权不想见到蜀国势力越来越大,威胁到自己。所以,趁蜀国羽翼未丰,孙权决定先除掉刘备臂膀关羽,以免带来后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lkiua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