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乱世在现代的定位:奋斗者杨国忠、小女人杨玉环、改革家李隆基
说起唐朝末期,杨国忠必然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在很多人印象中,杨国忠是实际是毫无才能的一个人,凭妹妹杨玉环的关系,才获得唐玄宗的重用,然后一步步登上大唐的权力巅峰。
并且,在很多人心目中,杨国忠就是个昏庸无能的奸邪小人,在他当宰相的这些年里,他大肆排除异己,祸乱朝政,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杨国忠和杨玉环的关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亲近。
杨玉环只是杨国忠的从妹,他们俩只是曾祖父是同一个人,叫做杨令本,曾在贞观年间担任过库部郎中的职务。
后来,从他们的祖父开始,杨国忠和杨玉环两家就正式分家;再后来,杨玉环的父亲到四川当官,杨玉环就自小在四川生活,等到她十岁时,被寄养到洛阳的叔叔杨玄珪家里,此后一直在洛阳长大,直到后来被选为王妃。
至于杨国忠的父亲,则一直在安徽当官,而杨国忠的青少年时期,基本都在安徽活动,直到三十岁时他才去四川从军。
虽然在《新唐书》中有记载,说是杨国忠到四川是去投奔杨玉环的父亲,并且他在杨玉环父亲死后,还特意帮他们看过一段时间的家,因此杨国忠还和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有过私通。
但问题是,这个内容的真实性并不高。
因为根据史书上记载,杨玉环的父亲在杨玉环十岁时就已去世,等到杨国忠去四川从军时,四川的杨家早已经支离破碎,不然他们也不会把杨玉环送到洛阳去寄养,所以杨国忠与杨贵妃一家,在杨贵妃发迹之前,很可能根本就不认识。
据史书上记载,杨玉环的父亲这一辈,一共是三亲兄弟,他们的子女加起来共有十个人左右。
在杨玉环发迹后,她的三个姐姐也都入宫成为唐玄宗的小老婆,他的叔叔兼养父杨玄珪则被提拨位光禄卿,杨玄珪的两个儿子,杨铦被提拔为鸿胪卿,杨锜被提拔为侍御史。
在大唐的官职中,光禄卿和鸿胪卿都是从三品,级别虽然很高,但都是属于具体的办事人员,一个管的宫廷的膳食、器物等事宜;一个管的是少数民族事物,尤其是各种朝会、丧葬等。
这两个官的特点都很明确,那就是肥差,也是闲差,不参与朝廷里的实际政务处理。
至于杨锜的侍御史不同,这是监察官,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干部,有实权,可是它的级别又比较低,仅仅只是从六品下,属于六品里面最小的级别。
要知道,杨玄珪是杨玉环父亲的亲弟弟,还是杨玉环的养父;杨铦和杨锜,从血缘上来说,他们都是杨玉环的堂哥或堂弟;从亲疏关系来说,他们和杨玉环从小一起长大,可以称得上是她的亲哥哥或亲弟弟。
但是,他们因为杨玉环的关系所得到的封赏,也不过是荣华富贵而已,他们距离真正的权势,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那么,就凭杨国忠这种搭点边的亲戚关系,真的能因为杨玉环的关系,就爬上一人之下的宰相之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杨国忠的机遇固然有和杨贵妃那么点亲戚关系的幸运,但更多还是他自己争取来的,这就如同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卫青。
甚至而言,如果不考虑历史评价的话,杨国忠可能要比卫青更励志,因为卫青好歹是亲姐姐被汉武帝宠信,但杨国忠只是一个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从妹受唐玄宗的宠信。
事实上,在杨玉环被唐玄宗宠信之前,杨国忠已经在基层打拼多年,他从军队干起,屯田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从而凭借自己的能力政绩,被授为新都县尉,后又担任扶风县尉。
如果换到我们现代社会中,就相当于一个年轻人,县级别的富二代,不上不下的出身,当兵后在地方军工企业展现出卓越的经营才能,帮企业扭亏为营,从而平调到县里,成为县委常委。
等到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时,杨贵妃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她的三位姐姐也日益受宠。
恰好,当时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便派手下鲜于仲通前往长安,欲结交杨家,以为援助。
再恰好,当时杨国忠就在鲜于仲下面任职,所以当鲜于仲得知杨国忠与杨玉环有这样一层姻亲关系后,就推荐杨国忠去长安结交杨家。
当然,更有可能是杨国忠在得知自己的大领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想在京城寻找新的靠山时,就有意识的和自己的上司宣扬自己所拥有的这层关系,好让他们产生想借他巴结杨贵妃的欲望,于是杨国忠就被他们举荐到长安进贡,当起了驻京办主任。
这一年,杨国忠45岁。

杨国忠来到长安后,就借着与杨玉环的这点亲戚关系,成功见到了杨玉环,他还把自己领导章仇兼琼所赠的礼物都分给杨氏诸姐妹,并告诉他们这是自己领导所赠。
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国忠引见给唐玄宗,而杨国忠因此被唐玄宗任命为金吾兵曹参军。
按照史书的说法,杨国忠是拼命讨好杨贵妃,才得到唐玄宗的恩宠,但其实,这不过是后来杨国忠一系失去话语权后的恶意丑化罢了。
因为,杨国忠当的这个金吾兵曹参军,级别是从八品下,也就是八品里级别最低的,他所管理的具体事务,就是帮禁军养马。

要知道,杨国忠原先的官职,就是正九品的县尉,所管理的事务,那是县里面的军政大事。
换句话说,杨国忠折腾这么久,仅仅涨个半级,还从一个实权职位变成一个闲职,这实在算不上特别大的恩宠,因为很多人的升迁速度都比这快得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杨贵妃没帮他忙,因为京城的官本身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人熬上一辈子,可能都无法升迁半级,但杨国忠初来京城,就能够很快向上爬半级,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并且,杨国忠的这个官职,和前面几个杨氏子弟类似,那都是典型的肥差,平时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试想,如果没有杨玉环这层关系,杨国忠肯定不可能这么容易得到这个职位。
当然,如果杨国忠混到这里就打止的话,那他也就是个跟杨贵妃搭上了点边,然后在杨贵妃的帮助下,混了个肥职的小人物而已。
但问题是,当时和杨贵妃能搭上这点关系,甚至比这还亲近的人,都不会少,但显然他们都很难在史书留下名字。
但是,杨国忠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利用自己管理马厩的机会,很快就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经济管理才华,令他的上司、宰相李林甫和唐玄宗都为之侧目!
于是,杨国忠很快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正八品官员。当然,史书在说起这段历史时,都说这是因为杨国忠善于巴结权贵的结果。
但问题是,监察御史在唐帝国的管理体系里,既是监察官员,就相当于现在的纪委,还是审计官员,对经济和财务工作有很大的发言权。
如果杨国忠仅仅只是靠巴结权贵上位,唐玄宗和李林甫都不可能把这种主管经济和财务的工作交给杨国忠,因为这种职务并不是肥差,它不仅需要实打实的处理各种经济和财务问题,还需要相应能力才能胜任。

接下来,杨国忠兼职是坐着火箭升迁,先是度支员外郎、度支郎中,再是给事中、兼御史中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
两年后,48岁杨国忠又被唐玄宗赐紫金鱼袋,兼太府卿,官阶从三品。其后不久,唐玄宗甚至亲自给他赐名“国忠”(杨国忠原名杨钊)。
当然,史书上在记载杨国忠的这段升迁历史时,仍然是重点突出杨国忠如何巴结领导上位,但其实,这仍然是源自后来的有意丑化。
事实上,杨国忠之所以能够得到李林甫和唐玄宗的极度赏识,根本背景在于当时正是帝国旧的经济政策全面崩溃,帝国经济领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于是杨国忠就有意无意成为大唐经济改革的那位领头人。
后来的杨国忠,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际地位已经远远超过杨贵妃。
因为,杨贵妃只是一个花瓶而已,她和她的姐姐们,都只是为唐玄宗提供身体服务的,她们从没有获得过任何政治权利,也没有过任何插足政治的机会。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翻看有关杨玉环的事迹,就会发现,她的一生,和武则天、韦后、太平公主等人不一样,她完全没有参与到唐玄宗的政治事务中来。
据史书上记载,杨贵妃一生与政治沾边的,只有三件事:
一是杨国忠指挥的征南诏失败,杨国忠出镇剑南,向皇帝辞行,泣诉表忠心的时候,杨贵妃在边上说了几句好话;
二是唐玄宗打算用驸马为相,杨贵妃把这个消息通知给杨国忠,于是杨国忠赶紧和唐玄宗推荐了韦见素为相。
三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感因为受到巨大压力而准备御驾亲征,首当其冲的杨国忠自然无法亲自出面劝阻,所以只好让杨贵妃口里含一口土,去向皇帝哭诉请命,于是唐玄宗便就坡下驴,中止掉御驾亲征的计划。
从这些事迹来看,杨贵妃在政治上,只是一个传递消息的人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人物。
但杨国忠则不同,他在天宝十一年开始担任宰相后,就正式进入到帝国的权力中枢部门,他所参与决策的事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真正的权力核心。

后来,随着军人势力的崛起,唐玄宗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打压不断冒头的强势军人代表。
但问题是,这种得罪的各大军头的事情,唐玄宗自然不可能亲自去干,因为这会让他与各大军方大佬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调和。
在这种背景下,唐玄宗就需要找个执政官来替他充当这个恶人,杨国忠恰好就成为这个恶人;至于唐玄宗,就故意装出一副老年痴呆的样子,或是装出一副甩手掌柜的样子。
总而言之,所有的一切,都是杨国忠弄出来的,都是杨国忠背着皇帝干的,皇帝也是受到他的蒙蔽。但问题是,如果你真的向皇帝告状,皇帝第一个收拾的人肯定是你。
从这层意义上说,后来杨国忠猜忌打击安禄山,就不可能是他的私人行为。
试想,如果没有唐玄宗的默许,杨国忠敢打击安禄山这种手握重兵的人,他恐怕早就死了十几回。
因为,杨国忠背着唐玄宗打击安禄山,一旦把安禄山惹毛,弄得他起兵造反,你们觉得,杨国忠一个人的脑袋能抵罪吗?
就算因为各种原因,唐玄宗不杀杨国忠,但唐玄宗只要有正常人的智商,也应该不会再继续重用杨国忠,因为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正常人怎么还会把他当成心腹继续重用呢?
但问题是,等到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非但没有怪罪杨国忠,反而继续信任他,甚至唐玄宗逃到成都的计划,都是杨国忠的提议。
其实,从杨国忠和唐玄宗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明白,奸臣在许多时候,就是皇帝的替身,专门替皇帝干脏活和累活。
也正因为此,许多时候奸臣把事干得一塌糊涂,甚至把皇帝也弄得一路载跟头,但皇帝并不会因此否定他们。
当然,史书通常总会隐没这种事实,所以我们看史书时,才会觉得众多皇帝都是脑袋被驴踢,简直无可救药。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l7si8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