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如何让最弱的秦国成为超级强国,有何治国强心针
商鞅变法是历史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使秦国经济,军事得到显著发展,从而跨身强国行列,对后世影响深重
一、秦国危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春秋和战国的局势差不多,其实这个认知存在谬误,春秋时代虽然也存在灭国战争,但是由于周天子所代表的秩序多少还管用,因此大国灭了小国以后,有时候考虑“舆情”问题,还会给小国复国,当然,这复国也是傀儡国家。
到了春秋后期,才是真正意义的兼并战,战国时期,这种兼并战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秦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1、边疆危机
在春秋时代,秦和晋紧邻,并且秦穆公在世的时候,多次准备东征晋国、称霸中原,但每次东征,都被晋国打得狼狈不堪,战国时代,晋虽然不复存在,但是晋的后继者韩赵魏三国,却依旧是难以对付的敌手。
其实站在历史高度会发现,或许秦人和晋人真的是宿敌,春秋时代阻挡秦人的是晋,战国时代,阻挡秦人的,先是魏,后是赵,秦二世时代,秦在东方战场的翻车,也是发生在新赵国境内。
战国初年,魏不断对秦进行蚕食,到了秦孝公在位时期,秦已经面临亡国的危机,如果魏继续这样蚕食下去,要不了多久,秦的国号就会被从地图上抹掉。
2、人才危机
当然,更让秦感到难以翻身的,是秦的人才危机,在中原诸侯眼里,秦其实是个蛮夷国家,和匈奴、东胡这些蛮夷相比,仅仅是好一点点而已。
虽然楚也被视为蛮夷,但楚好歹有楚辞这样的文化产物,孔子周游列国,也选择去楚国进行考察,至于秦,孔子压根没瞧得起,后世秦始皇和儒生结了梁子,其实这种矛盾,还真不是一两代人积累起来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外来的人才不愿意去秦国,而秦本身也因为蛮荒而无法孕育人才,没有人才,秦哪有未来可言?
二、商鞅变法
秦孝公不愿意当亡国之君,并且很清楚一个现实,对于秦来说,即便是秦能在对魏国的反击战里面获胜,那么,秦的胜利也只是暂时的。
因为没有人才,秦国即便像以往秦穆公在位时候那样,实现国力井喷,但随着秦穆公一死,秦肯定也得人亡政息。因此,秦孝公选择推行一项大工程:百年树人,为秦招揽人才,在这个背景下,法家出身的商鞅,进入了秦国。
1、法家尴尬
在战国时代,法家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派别,具体体现在不讨喜上。首先,法家的思想得罪别的流派,比如法家学派认为,在法家构建的理想社会里面,儒生、商人和墨家子弟都是不该存在的,这就导致法家一下子得罪了有话语权的儒生,有钱的商人以及代表底层的墨家,可谓人人喊打。
并且,诸侯国君主对法家也不感冒,因为法家的主张是改革,把诸侯国打造成法家社会,而改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下子要得罪很多人,诸侯王当然不会给自己找这样的麻烦,并且法家改革的好处,也并非立竿见影,这导致诸侯国对法家更加不待见。
商鞅作为法家学者,可想而知,在山东六国几乎找不到什么市场。
2、秦孝公的决心
秦的蛮荒,导致山东六国的读书人都不愿意去秦国发展,而法家在山东六国也不受待见,秦国与法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病相怜来形容,秦孝公招贤纳士,遇到商鞅这样的人,当然也是情理之中了。
对于秦孝公来说,此时的秦国有必要折腾一番,从成本角度来说,秦孝公如果不折腾,肯定要成为亡国之君,而折腾的话,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被赶下台。既然如此,秦孝公有什么不敢折腾的?这便是所谓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于是,秦孝公表示愿意接受商鞅的变法。
3、变法内容
其实,法家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不虚伪,敢于面对人性,这是儒家和墨家这些显赫一时的学派所做不到的,孔孟未必不知道人心险恶,但是孔孟还是到处宣传仁义道德,这也是法家认为儒家虚伪的原因之一。
商鞅洞察人性,针对人性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来改变秦国。首先,在当时,几乎各国都奉行世卿世禄的政策,贵族出身的,不用努力就可以一辈子幸福,穷人子弟再努力,上升空间也非常有限。
这无疑对人的积极性构成了打压,商鞅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废除这些规矩,在秦国,不论你什么出身,只要军功大,就可以有爵位。相反,如果没有军功,那对不起,你祖宗留下的爵位也保不住。
并且,商鞅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式:包括敌人的人头数量,可以兑换成宅院、土地等财富,这让秦军的战斗意志爆棚,毕竟,杀敌好处这么多,想要逆袭,只要敌人借给自己几个人头就足够了。
此外,商鞅在秦全境推行郡县制,让秦的王廷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调动全国的资源,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尤其是在秦和外敌交战的过程中,王廷通过高度组织化对社会征集的财富,最大化支援前线的战争,毕竟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且,商鞅还改变了秦的土地所有制,奉行土地私有化,这个政策带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农业的生产力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增强了秦的社会财富,让秦有本钱长期对外发动战争。
当然,商鞅还制定了一套人口管理模式,控制秦的人口流动,保证秦的劳动力充足,进而为战争提供大量的后备力量和人力资源。
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步发展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之国,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扎下稳定根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is48g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