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分别有哪些贡献
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之间混战多年,导致周天子的宗法制度严重被破坏,诸侯和贵族的势力极大地被削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诸侯和贵族不得不依靠庞大的士人阶层力量,拥护贵族阶层的日常运作,而最著名的四位养“士”之人便是魏无忌、田文、黄歇和赵胜,他们也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
他们四位都具有礼贤下士,广交宾客的特点,算是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改变着战国的局势。那这四位战国四公子分别有哪些贡献,下面来介绍下。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四人,这四人当中除了春申君黄歇不是皇室宗亲出身之外其他三人均是国内的皇家贵族、出身显赫、背景坚实。
他们都是战国时代里影响较为深远的王佐之才,在自己的国家遭遇困难之时他们各自都献策出力,搅弄着战国时期的扰扰风云。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第五代君主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国第六代君主安釐王魏圉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因为他的封地位于现在的河南宁陵县,古时称信陵,所以得名信陵君,信陵君魏无忌辅助他哥魏圉之时魏国已经跌出了强国之列、沦为了家道中落的二流国家。
他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一样招揽宾客、养士数千,势力颇为强大,秦军兵临赵国、魏国之时,东方各国均畏惧强秦,只有魏无忌异常果敢的力主抗秦,且先后两次打败秦军,挽救了赵国和魏国的危局,是众多国家里为数不多的秦国克星,而且此人品德良好,急公好义。
“礼贤下士”和“急人之困”都是出自信陵君魏无忌,他既不像孟尝君田文那样沽名钓誉也不像平原君赵胜那样好高骛远,可惜他高涨的声望和的累累的功劳引起了安釐王魏圉的猜忌,两次大败秦国之后魏圉便将他晾在了一边。
而后的几年魏无忌逐渐成了魏国政治圈的边缘化人物,公元前243年郁郁寡欢的魏无忌酒色过度而死。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博学善辨,年少成名,侍奉楚国十几载,曾为楚国的令尹和国相,是战国四公子里唯一一位以才学和能力发迹的人物。
黄歇辅佐楚考烈王之时驰援赵国、攻灭鲁国,这一系列的成就除了让他自己名声大噪之外,也使得楚国再次兴盛了起来,公元前242年
六国为了抵御秦国东进的势头组成了合纵联军,楚考烈王被推举为合纵联盟最高领导,黄歇全权主事,六国联军攻至函谷关之时被倾巢而出的秦军挫败而逃,联军大溃、联盟瓦解。
黄歇回国后成了这次失败的背锅侠,此人虽然能力出众,但身为人臣,做人做事方面对王权多有不尊和僭越。
在进献自己的女人给自己的君主这块儿他算是吕不韦的老师,可以说吕不韦把自己的女人赵姬进献给赢异人这件事完全是照搬了黄歇的政治投机精髓。
楚考烈王逝世之后黄歇也惨死在了自己耕种的恶果之下,他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夫,和其他三位战国公子一样他也礼贤下士、门客众多,毛遂自荐这个典故就是出自赵胜的门客,他曾三次任职赵国国相。
对赵国的政治、经济方面贡献颇多,平原君赵胜和信陵君魏无忌一样胆色过人、是六国阵营里少数几个力主抗秦的人物之一,秦赵两国长平对决之时,赵胜更是散尽家财、与民同壕的抵御秦国,但是赵胜的战略眼光比较短视。
考虑问题不够长远,他只看到接受上党郡归降是捡了个大便宜,却没有看到这个大便宜背后所隐藏的祸患,秦赵固然终有不可避免一战,但围绕上党爆发的长平之战让赵国没有了充分的战略准备时间和外交周旋时间。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靖郭君田婴的儿子,齐宣王的侄子,田文一生除了担任过齐国的国相,还服务过秦国和魏国,战国四公子里最早招揽门客、网罗人才、养士众多、培植势力的就是他。
在军事方面田文曾联合三晋的韩、魏两国在南面打败了楚国,于西面击溃了秦国,后来又联合秦、燕、赵三国在东线战场攻破了齐国,是战国四公子里最贪权、最势力、最名利、最沽名钓誉、首鼠两端的一位。
能力确实有,但立场经常变,私仇国恨一箩筐,田文死后齐、魏两国瓜分了他的封地薛邑。
综合来看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更有内涵。
齐国孟尝君田文的名号更为响亮。
四位公子的成就很难分出高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87ukr8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