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要处死七十岁的白起是什么原因?

战神白起在战国时期的名将排在首位的,对于秦昭襄王而言,白起这样战功赫赫的重臣,对秦朝是有着重大作用的,他是真的厉害,一身从未有败绩,而且战功无人能及。但白起下场…

战神白起在战国时期的名将排在首位的,对于秦昭襄王而言,白起这样战功赫赫的重臣,对秦朝是有着重大作用的,他是真的厉害,一身从未有败绩,而且战功无人能及。

但白起下场并不好在七十多岁的时还是被秦昭襄王赐死了,那白起到底做错了什么。

秦昭襄王要处死七十岁的白起是什么原因?

白起在战国七雄中的名气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帝王,他的声名鹊起全在于战场上的叱诧风云。

白起从秦昭王13年任左庶长,便开始南征北战,为秦的扩疆拓土立下了功劳。

他历经的战争不胜枚举,攻城拔地70座,杀敌二百余万,被世人称为杀神,高居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

前293年,伊阙之战击溃韩魏联军,杀敌24万人,一战成名;

前292年攻魏,把魏61座城池尽收囊中;

前281年开始伐楚,三年间先后夺下上庸、汉水、鄢、郢都、巫、黔中郡等城池;

前274年至前263,白起攻韩赵魏联军,杀敌二十多万人;

长平之战40多万赵军被白起坑杀……

战功赫赫的白起因军功卓著封为武安君,那么这样一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秦昭襄王为何还要赐死他呢?

而且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呢?

有书君认为这是白起的宿命,首先白起当时在秦的名望过高,秦以军功封爵,白起已经是武安君,功高盖主的武安君让秦昭襄王心中有惧。

秦昭襄王的归政后想收了白起的领兵之权,培植新的将领。

其次白起从没打过败仗,这次秦王下令他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白起认为此仗必败,不同意打无意义之仗,被秦昭襄王认为白起抗命不遵,不想让他为他国所用,于是赐剑命他自刎。

秦昭襄王要处死七十岁的白起是什么原因?

一、白起军功卓著,名望过高,为秦昭襄王所惧。

白起在秦国的地位是靠军功一步步打拼下来的,在秦以军功受爵,白起屡立战功,从一介武夫,成为左庶长,大良造,直至武安君,他的名望在秦国可是无人不知,家喻户晓,特别是军队中的威望,甚至高过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害怕军队将士只听白起的号令而不听从他的号令,在秦昭襄王看来,秦王霸主地位不容有任何质疑的,如若白起军功盖过一切。

他的至高无上的尊严便会受到威胁。所以秦昭襄王想收了白起的领兵之权,培植新的将领王陵王龁

韩非子说:大臣太重,必易主位。秦昭襄王坚决不能让自己的权力受到任何侵犯,所以赐死功高盖主的白起是帝王权术的造成的,所以白起是帝王权术的牺牲品。

二、秦昭襄王认为白起抗命不遵,不想让他为他国所用,于是赐剑命他自刎

秦昭襄王是个有理想的君王,他想一举攻下赵国的邯郸,成就霸业,可是白起却不懂得用语言力谏秦王,只认死理,没有必胜把握的仗,他坚决不肯打。

就这样君臣之间对于是否攻打赵国邯郸城的战略战术问题上升到了听不听从命令的问题,再加上范睢的进言说先是白起抗命不尊。

后来降为士兵,很不服气,心里只生怨气,要好好防着他,这样有才有德有能力,又战功赫赫的人,不能为己所用,必不能让他为他国所用。这让秦昭襄王有了顾忌。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在战国时期,各相国都能以各种借口去辅佐良君。秦昭襄王决不能让这样一位战神脱离自己的掌控,为他国所用的。

所以当白起再次推病不立刻投入攻打邯郸的战斗时,秦昭襄王便以他抗命不遵为由,赐剑让白起自刎。实际上是不为我用,便不能留着,让敌人所用,所以白起便只能冤死。

秦昭襄王要处死七十岁的白起是什么原因?

有书君觉得白起死得太冤屈,他本来是秦昭襄王霸业上的急先锋,赴汤蹈火,尽职尽责,从无败绩,却因功高盖主,又成了秦昭襄王霸业上的绊脚石。

在邯郸之战中,不肯就任奔赴战场。

让秦王误会他会为他国所用,落得个赐剑自刎的下场。

后人都为他感到惋惜。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q6p7h7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