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峒人物生平
崔峒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又逢乱世,读书较晚,且时断时续,三十多岁才登进士第。登第后在京都长安等待封官,曾写诗以记:“读书常苦节,待诏岂辞贫。暮雪犹驱马,晡餐…
崔峒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又逢乱世,读书较晚,且时断时续,三十多岁才登进士第。登第后在京都长安等待封官,曾写诗以记:“读书常苦节,待诏岂辞贫。暮雪犹驱马,晡餐又寄人。愁来占吉梦,老去惜良辰。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吏部安排他到北方的一个县当了个县官。40岁时,被调入集贤院,授拾遗集贤学士。遂写诗道:“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朝廷见他有些能力,派他去润州任刺史。但每况愈下的政治社会现状使他深感心中无底,因此上任时连家眷都没带。到任后情绪不高,胸无大志,经常与一些和尚、道士往来,显然这更不利振他勤政之志。在当时他给许多朋友的诗作中每有表露。例如:“爱尔无羁束,云山恣意过。一身随远岫,孤棹任轻波。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芦花泊船处,江月奈人何。”在任时崔峒常常想家。史书上对后来是否调回京城说法不一。有的说他终于州刺史,死在任上;有的说他调回京城。从崔峒的诗作看,后者是对的。有诗为证,在京城给朋友写过不少信:“惯作云林客,因成懒漫人。吏欺从政拙,妻笑理家贫。”并自足地说:“十年随马宿,几度受人恩。白发还乡井,微官有子孙。”那时,崔峒同许多官僚们一样,守着自己的小家,过起了事不关己,饱食终日,养尊处优的日子。
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p7r0i8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