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韬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历代评价郭崇韬总体评价综观郭崇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对于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他忠贞无二,而且屡建奇功,其他人难有比过他的,西平蜀地,更是功高…

郭崇韬总体评价

综观郭崇韬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对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他忠贞无二,而且屡建奇功,其他人难有比过他的,西平蜀地,更是功高盖世。但他非但没有因此而制约住和他做对的宦官,反而死于宦官之手。分析一下原因,在郭崇韬方面也有很多教训。郭崇韬本人有不少缺点,一是没有远大而周全的谋略,虽然临机能果断行事,但这只能在军事方面有用,用在政治和为人处世,特别是和那些受阉割性情和一般人不同而且又喜欢听些好话的宦官们相处,郭崇韬的军人性格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说话直来直去,丝毫没有顾忌,更是得罪了许多人,尤其是宦官。例如,他在进军蜀地的时候,就对李继岌说:“蜀地平定之后,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将来登基后,最好全部除去宦官,优遇士族,不单单是罢黜宦官,就连骟过的马也不要骑。”宦官们因此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就算张承业这样忠贞的人还活着,也不会原谅郭崇韬说的这种不负责任有些侮辱性的话。

郭崇韬的第二个缺点就是气量狭窄,容不下人,在他功高权重的时候,任意排挤他人,不知道尽量团结一些人,共同对付那些小人或者弄权的宦官,结果使自己孤立无援。在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的小人就千方百计地巴结他,郭崇韬不辨优劣,竟不由地与之同流合污。他的同事豆卢革向他献媚说:“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移到华阴,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就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汾阳王是我们四世之祖。”豆卢革接着说:“难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谋,原来是汾阳王的后代。”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大将,也是功高盖世,为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崇韬这样妄自攀比祖宗,说明他的虚荣心也很大。他这样也就算了,郭崇韬却要求别人也要有高的门第才能做高官。他派人审查官员们的门第,一旦发现门第不高,轻的革职,重的还要治罪。从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官员。有旧功臣要求升职,他便溜酸溜溜地说:“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干,但可惜门第有点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则就要让名流耻笑了。”由于以门第看人,郭崇韬丧失了一些旧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挤,更是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

郭崇韬的第三个缺点是粗鲁而刚愎自用。他遇事沉不住气,既不知道前人的成败经验与教训,不能拿来借鉴,又不知道权衡研究当时的实际情况,只知凭意气用事,像对李继岌所说的轻蔑宦官的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样看来,郭崇韬已经是很孤立了,在宦官对他发动致命攻击的时候,没有人出来为他这个“名流”说情以化解灾难。所以史书上说,虽然李存勖晚年被小人们包围而昏庸起来,致使功臣不能善终,但郭崇韬也是自己给自己招来了祸端。郭崇韬的一生总的来说,立功有才干,但保身无良策,还有他的那些缺点,也使明白人不愿给他指点迷津,致使他只有听从属下的下策,奏请立刘氏这样尖刻而不知报恩的妇人当皇后,最后竟以怨报德,听信小人谗言,亲手害死朝廷重臣。

郭崇韬死后,李存勖夫妇也没有得到善终,这也许又是上天对这对天子夫妇的惩罚吧。在冤杀郭崇韬后,李存勖也没有追究刘皇后,两人还是一起贪财误国,李存勖又冤杀了功臣朱从谦,使得大臣和将领们人人自危,等到魏州兵发动兵变后,李嗣源最后得到皇位,而李存勖却死于乱军之中,刘皇后也没有逃脱制裁,想当尼姑也不行,李嗣源还是派人将她处死了。最后,魏王李继岌也受到连累,在事实上承担了冤杀郭崇韬的责任:他在回来的路上听说洛阳发生兵变就领兵西撤,却被阴险的宦官李从袭杀害了。

郭崇韬历代评价

何去非:“后唐庄宗,承武皇之遗业,假大义、挟世仇,以与梁人百战而夷之,乃有天下。可谓难且劳矣。然有二臣焉:其为韩、彭者,李嗣源;为寇、邓者,郭崇韬也。嗣源居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得国兵之权,执之而不释也。庄宗无以夺之,而稍忌其逼。崇韬常有大功于国,忠而可倚,而嗣源之所畏者也。庄宗苟能挟所可倚而制所可忌,则嗣源虽怀不自安,而有顾惮,非敢辄发也。庄宗知其所忌,而不知其所倚,故崇韬以忠见疏谗疾日急。使其营自救之计,乃求将其征蜀之兵。庄宗归国中之师,属之而西。崇韬虽已举蜀,捷奏才上,而以谗死矣。庄宗知得蜀足以资其盛强,而不知崇韬之死已去嗣源之畏。故邺下之变,嗣源以一旅之众,西趋洛阳,如蹈无人之境,其迁大器易若反掌。且内有权臣窥伺间隙,乃空国之师勤于远役,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使崇韬之不死,举全蜀之众,因东归之士,拥继岌,檄方镇,以讨君父之仇,虽嗣源之强,亦何以御之?盖嗣源有韩、彭之逼而不践其祸者,庄宗无高祖之略故也。崇韬有寇、邓之烈,而不全其宗者,庄宗无光武之明故也。嗟乎!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崇韬谋逭祸自全,而方求执其兵,此于抱薪救火者何异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p2ts7s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