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抓捕尼姑原因
历史上不缺灭佛的行为,但是一般情况下,朝廷是很少动佛门中人的,尤其是尼姑,更是很少有政治相关。但是朱棣在位期间则曾命令去抓捕尼姑,这是为什么呢?
本来,男子剃度入佛门修行,就称和尚;女子剃度入佛门修行,就称尼姑。也就是说,尼姑应该是一个很中性的词。但是,曾几何起,尼姑一词已被广大的文学作品玩坏了。
按照古代封建礼教,女人就应该“三从四德”,老老实实相夫教子,不应该胡思乱想,也不应该有出家修行的想法。
以世俗的眼光看,出家做尼姑的,都是有欲念、有贪欲,在夫婿家得不到满足,这才以修行为借口,遁入另一个世界另谋快乐。
所以,很多文学作品,包括著名的“三言二拍”,但凡涉及僧尼,僧的形象中虽有邪僧,却也不乏高僧。
但尼形象都清一色的污,老尼姑贪财、小尼姑纵欲。如《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的尼姑王守长、《郝大卿遗恨鸳鸯绦》中的空照和静真、《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种机贾秀才抱怨》中的赵尼姑、《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的翠浮庵众尼姑、《许察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中的真静尼姑等等。
清末民初的《梵门绮语录》、《扬州梦》等书,更记载有尼姑卖春的艳闻。而现代以尼姑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总是围绕思凡、思春展开故事情节。
长此以往,每当话题与尼姑有关,人们的兴奋点马上到来,脑子里会浮现起一些暧昧、色情之类不正常的联想。
“明成祖朱棣当年为何大肆捕捉天下的尼姑”呢?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人就是往那方向想,以为朱棣对尼姑群体有种特殊的喜好。但真实情况却是:一个名叫唐赛儿的女子永乐十八年聚集了数千白莲教徒,在蒲台(今山东滨州地区)成立反政府武装,公开与大明朝廷叫板。
朱棣不敢怠慢,迅速发兵进行征剿。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当政时,明朝军事力量非常雄厚,唐赛儿区区数千之众,哪里是对手?
很快就被镇压平定。历朝历代对待这种叛乱,从来都是首犯必究,而且从严、从重,目的是震慑民心,以敬效尤。
但唐赛儿神奇脱逃,在人海中消失,不知所踪。朱棣怒不可遏,誓要将唐赛儿捉拿归案。但是,搜来搜去,总是一无所获。
这唐赛儿恍若人间蒸发了一般。朱棣不信邪,他考虑到唐赛儿曾以“佛母”之名召唤白莲教教众,认定了她遁入了空门,下令大肆搜捕天下尼姑。
该事详见《明史纪事本末》第二十三卷《平山东盗》,书中称:“上以唐赛儿久不获,虑削发为尼或混处女道士中。
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道姑,逮至京诘之。”“尽逮山东、北京尼。既又尽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唐赛儿的最后结局是:“不知所终。”
朱棣的手段一直都是狠辣的额,因为唐赛儿起义,他自然要穷尽天下搜查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rrrd5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