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生前有年号,为什么死后还要谥号?

庙号分祖与宗两种,祖代表开创事业,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宗表示继承并发展事业,一个皇朝的后续之君多数称宗。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是宋太祖,赵构重建南宋后为了表达他是…
历代皇帝生前有年号,为什么死后还要谥号?

庙号分祖与宗两种,祖代表开创事业,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宗表示继承并发展事业,一个皇朝的后续之君多数称宗。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是宋太祖赵构重建南宋后为了表达他是北宋正统,所以庙号为宋高宗,而不是宋高祖。

清朝的皇帝有几位被称为祖,比如努尔哈赤被称为清太祖,顺治被称为清世祖,康熙皇帝庙号清圣祖,雍正皇帝庙号清世宗。

谥号并非帝王专有,诸侯贵族乃至大臣都可以有谥号。

通常来讲,文、武这两个谥号是最高评价,一般开国皇帝被谥号为文或者武。

比如周朝第一代王姬昌谥号周文王,第二代王姬发被谥号为周武王

隋朝第一代皇帝杨坚谥号隋文帝,如果不出意外第二代皇帝杨广应该谥号为隋武帝。

唐朝如果采用谥号制度,那么李世民应该谥号为唐武帝,而不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历史上的皇帝除了自身姓名外,通常还有三种称号,分别是谥号、庙号、年号。

谥号是帝王死后,大臣们根据帝王一生的功过是非给出的一个总结性判词,标准格式是:国名+谥号+帝(王)。

庙号是皇帝在本朝皇族中的辈分,并非每一位皇帝都有庙号。

年号则是皇帝的纪年号,每位皇帝都有一个以上的年号。

周朝到隋朝采用谥号制度,唐朝至元朝采用庙号制度,明清两朝采用年号制度。

年号则是皇帝在位时用来纪年的,先秦时代一般用谥号加在位时间来表示,比如秦始皇三十八年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

汉武帝之后,有专门的纪年年号,比如汉武帝的一个年号叫征和,改一个年号被称为改元。

李世民当皇帝时的年号叫贞观,朱元璋当皇帝时的年号叫洪武。

明清两朝的皇帝谥号、庙号、年号都有,年号简短好记,于是用年号来代表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是清圣祖,年号是康熙。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em75j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