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巡洋舰:“超勇”号详细介绍
1885年初,英、俄两国发生严重对抗,4月12日,英国亚洲舰队占领朝鲜巨文岛作为据点以牵制俄国。16日,丁汝昌率“超勇”、“扬威”前往巨文岛,与英方交涉。朝鲜政府也向英国提出抗议,英军后于1887年2月7日撤离该岛。
1886年5月14日,醇亲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鸿章、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校阅北洋水师,5月18日出大沽口,北洋“定、镇、济、超、扬”、南洋“南琛、南瑞、开济”八舰随行护航,六艘“镇”字蚊船尾随。
1886年6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定、镇、济”及“超勇”、“扬威”、“威远”赴朝鲜巡弋,随后舰队开赴海参崴海岸游历,并顺道接勘查吉林边界的吴大澂和依克唐阿回国,因“定远”等铁甲需要入坞保养,8月7日,丁汝昌率“定、镇、济”及“威远”前往日本长崎,而“超勇”、“扬威”二舰则留在海参崴等待勘界事务完成后送吴大澂等回国。
1887年中国在英德购买的“致、靖、经、来”四艘新式巡洋舰回国,“超勇”、“扬威”完成历史使命,从主力舰位置上退了下来,一度几乎成为练船。同年,黄建勋、林履中分别接任二舰管带。
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清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平乱,“超勇”、“扬威”和“济远”、“平远”、“威远”等一起担负了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的任务。7月25日,日军在丰岛偷袭中国军舰和运输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这时的“超勇”、“扬威”服役已达十余年,舰体严重老化,甚至到了“一放炮帮上直掉铁锈”的境地,但由于北洋水师从1888年建军起,由于海军经费被挪用,未能再购一舰一炮,元老舰“超勇”、“扬威”也只得老当益壮,奔赴战场。
1894年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师主力护送陆军往大东沟登陆,“超勇”、“扬威”随队同行。17日中午10时30分,“镇远”舰前桅哨兵发现日本舰队,战斗警报响彻北洋各舰,丁汝昌下令舰队起锚迎战,“陈旧的超勇、扬威二舰,照例拔锚费时,落在后边,后亦疾驰,配置就位”。12时20分,丁汝昌命令舰队将阵形变换为“犄角雁行小队阵”,以“定远”、“镇远”二铁舰为先导,迎击日本联合舰队。“超、扬”二舰被编于右翼末端。12时50分旗舰“定远”右主炮发出一声怒吼,闻名中外的黄海海战就此爆发。
战斗打响后,日本第一游击队见北洋水师来势凶猛,又因“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故在距离北洋水师五千公尺以外突然向左大转弯,直扑右翼的“超、扬”二弱舰。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在进至距“超勇”,“扬威”三千公尺时,开始炮击,“高千穗”、“秋津洲”、“浪速”随之开炮。“超勇”、“扬威”虽处绝对劣势,仍拼死作战。下午1时零8分,“吉野”被击中,甲板上发生爆炸,“高千穗”、“秋津洲”也先后中弹受伤。但“超勇”、“扬威”二弱舰终究敌不过新式的日本战舰,下午1时20分,一颗敌弹击入受伤累累的“超勇”舰舱内,引发大火,全舰顿时被黑烟笼罩。在日舰的不断炮击下,“超勇”右舷逐渐倾斜,但“犹以前部炮火发射不停”,当日本军舰“比睿”闯入北洋舰队阵中,企图抄近路与本队会合时,恰好和“超勇”相遇,“超勇”官兵在烈焰升腾中,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攻击“比睿”。
之后,日本本队绕到北洋舰队阵后,聚攻“超勇”,孤立无援的“超勇”在日舰炮火的集中攻击下,于下午2时23分最终沉没于波涛之中。管带黄建勋落水后拒绝“左一”的援救,追随自己的军舰而自沉于海。在“超勇”燃起大火的同时,姊妹舰“扬威”也受重伤,管带林履中率三副曾宗巩等一面救火,一面发炮抗敌,但在日舰第一游击队的轮番轰击下,伤势过重,“首尾各炮,已不能动”,而“敌炮纷至”,“扬威”只得驶离战场施救,又遭到逃跑的“济远”舰撞击,“撞扬威舵叶,扬威行愈滞,敌弹入机舱”,舱内弹炸火起,“渐不能支”,舰身渐渐沉于大海,管带林履中悲愤不已,毅然蹈海自尽。
“超勇”、“扬威”就这样消逝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结束了虽然短促,但无比壮丽的一生,和与他们同命运共生死的官兵一起静静的躺卧在黄海海底。百年过去,1997年5月,经海底勘探,确定了二舰所在的位置:
“超勇” 东经123度32分1秒,北纬39度35分;
“扬威” 东经123度40分9秒,北纬39度30分3秒。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bv7eh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