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张载后世影响
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哲学体系,开辟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新阶段。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理论高度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张载哲学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哲学史和关中思想文化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并对11世纪后的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载的气一元论本体论哲学是君主专制社会后期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大成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的王廷相,推崇张载“太虚即气”的学说,认为“横渠此论,阐造化之秘,明人性之源,开示后学之功大矣”(《横渠理气辨》)。
张载对传统文化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创立关学,对后世儒家学者影响很大,从北宋时到清代,历代都有学习传承者。其中,宋代的吕大钧、吕大临、苏昞、范育、李复等人对关学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末冯从吾,全面继承张载思想的为学传统,并总结了500余年的关学发展历史,先后创建关中书院、首善书院,在他的努力下,关学复呈现繁荣景象。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并将其密切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时代的高峰。王夫之最推崇、称赞的是张载。“杜门著书,神契张载,从《正蒙》之说,演为《思问录》二篇。”(《国史儒林传》),他自称受张载思想影响最深,平生治学以张载思想为宗,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张载思想,尤其是气本论,气化论,一再宣称自己是张载气一元论的继承者:“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 。说自己平生的志向是“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著有多部与关学相关的著作,并提出:宋明理学除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大派别外,还有以张横渠、王浚川、王船山为代表的气一元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姜国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荣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岂之,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陈俊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吉惠,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丁为祥等学者,多年来也著书立传,深入推进关学研究。
在国际领域,德国汉学家将张载《正蒙》一书译成德文出版,新加坡出版了《吕大临易学发微》等关学著作。日本、韩国等重点大学,都把张载关学与朱熹、王阳明的学说,作为重点学科专门进行研究。
一.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
张载少年丧父,生活历尽艰辛,一生大部分时间与穷苦百姓在一起,在不长时间的仕途生涯中,担任的也是基层的官员,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范仲淹在张载人生中起了指路人的重要作用,他的思想和人格对张载的影响非常深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和气节,在张载一生中表现十分明显。无论居官从政,还是辞官回乡试验井田,兴修水利,还是著书讲学,无不贯穿这“为生民立命”的精神。这一点,张载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二.笃实尚行、经世致用
张载一改儒家学者自汉唐以来专注于典籍章句训释和玄空清谈之风,带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从北宋社会现实问题入手,力图探求根本的解决之道。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而成为圣贤,求贤成圣具备德性,就要通济天下,利济众生。主张“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张载在《横渠易说·系辞上》中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圣人如果不以民生为忧患,经世以除患,那么,这种圣人也是没有用的。当代东亚实学学者尊张载为实学之发端代表人物,是十分恰当的。
三.“民胞物与”、“贞生安死”、“存顺殁宁”
张载在《正蒙》中指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说天下百姓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世间万物是我的朋友,它所表达的是“大心”、“博爱”的情怀。在张载看来,圣贤之心如太虚之大而无外,只有大其心,才能体认天下万物,人的心应扩大到与天同大的境界,才能合天道之心。“民胞物与”是对传统文化中“和”的观念的发展和创新。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万物,应该是和谐的关系。这种理念和处世态度,是张载及后世关学学者的鲜明特点,面对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阶级、阶层、族群以至国与国的关系全面紧张的状况,张载的这一重要的思想,无疑是具有警世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badc5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