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生平介绍,郑庄公是个怎样的国君?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他就是郑庄公,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史,郑庄公在位时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但实际郑庄公和他的亲人关系并不好,甚至反目,下面一起看看郑庄公的故事。

前几年大火的清朝剧《宫》中,雍正在还未继承皇位之前,他的亲生母亲在两位儿子中,明显地偏爱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十四阿哥。
希望小儿子能够继承皇位,哪怕是牺牲了大儿子的利益,这样的母爱实在是不公平。但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可有另一段历史确实与这个剧情极为相似。
春秋时期郑国的庄公的母亲就是如此偏心,因为在生庄公的时候,她遇上了难产,万幸最后母子两人平安,可这位母亲仍旧是觉得不顺心,武氏很是讨厌大儿子,给他起名的时候,也没有父母美好的期望,取名为“寐生”,意思是倒着生,如此草率,平日里对寐生更是草率。
三年后武氏又生了小儿子,与大儿子不同,武氏很是疼爱小儿子,两兄弟的感情也不是很好。但他们的父亲并没有如此偏心,对待两位儿子一视同仁,吃穿用度皆是继承人的待遇,所以庄公也只是从小缺了母亲的疼爱而已。
但他没有想到日后没了父亲,他们母子俩完全将他当作是敌人,弟弟甚至是想造反,夺了自己的皇位。

在郑武公病重卧床的时候,武氏和小儿子已经担心皇位的继承问题了,武氏多次说明想要让小儿子继承皇位,可郑武公清楚两个儿子的资质,他嘱意让寐生继承皇位,所以屡次拒绝武氏的请求。在他死后,果然是寐生继承了皇位,成为了郑庄公。
可这时的武氏却是慌了,她认为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苛待大儿子,现在他继承皇位了,那么她日后就没有好日子了,所以她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小儿子身上。
但其实寐生不会对她这个亲生母亲如何的,她的好日子还是会继续的,若她后来没有搞出那些幺蛾子的话。
为了自己日后的生活能有个保障,武氏多次请求寐生能够赏赐弟弟一块封地,但这块封地却是极为重要的封地,地理位置尤其重要,易受难攻,事关国家安危,郑庄公自然不会轻易赏赐,他清楚母亲的野心,再说他们兄弟两人也没有太深厚的情谊,所以庄公拒绝了母亲的请求。

一计不成另生一计,武氏希望他能够赏赐京邑,京邑虽然比不得上块封地重要,但也是富庶之地,对他们有利无害,武氏多次请求,念在母子之情上,庄公只能将这块地赏赐给了弟弟。
原本以为弟弟能够就此安分,可母子二人做得更为过分,仗着天高皇帝远,背靠富庶之地,弟弟竟然是开始了招兵买马,甚至不将庄公放在眼中。
这样的行为在君王眼里无疑是挑衅,庄公对这两个亲人也彻底失望了,本想着他们还是有血缘亲情的,可这样看来别人根本没有重视亲情,所以庄公也不打算宽容了。他没有立即动手,反而是任由弟弟叔段发展。
没有被管束的叔段以为哥哥怕了,在封地上更是胡作非为,惹得百姓不满,甚至是自封京邑太叔,这样的行为让大臣们实在看不过去,认为他藐视君王。
封地都是有规定的,城池有范围限制,若是超出限制,那就违反了规定,可叔段如今的所作所为,都是越矩,丝毫没有将国君放在眼中。

大臣们也纷纷劝谏庄公,希望他能够处罚叔段,但此时的庄公表示这一切都是他的母亲所做,他身为儿子,不能够违反孝道,只能任由他们继续胡作非为了。叔段一直没有受到处罚,更是肆无忌惮。
终于在一天,他起了反心,更庄公却是有了十全的准备,叔段输得很惨,落荒而逃,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庄公就清理了叔段放在自己身边的探子,清除了潜在的威胁,他做好这一切,只等着叔段自投罗网,一举根除。
而他们的母亲武氏,也被他发配到了河南,终生不见,但庄公还顾及着自己的孝名,在发配母亲不久后,他就多次表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经常派人送去东西,后来大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也想迎合皇帝的心思,让母子二人相见,也算是给了彼此一个阶梯,母子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这样看来庄公并不是优柔寡断,而是有着自己的心机,若是一开始就处死弟弟,违背母亲的心愿,那么他便会落到个不孝的名声,所以他任由弟弟发展,等到叔段背负了谋反大罪后,他不得不处罚,这样一来便能保全他的名声,百姓也会更加地支持他。
与其杀弟弟落下坏名声,不如先把他的野心喂大,让他自己作死,等到他的行为超越社会底线,那么他即使活着,也是虽生犹死,要承受口诛笔伐,死了,更是民望所归。
郑庄公也因为对待母亲和弟弟的残忍手段在后世饱受争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3dhb6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