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在战国至汉朝,神农氏传说出现在文字记录中: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至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太平御览》引《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世本》:“神农和药济人。”
《淮南子》:“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后世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水晶肚)。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最后因为断肠草(有人说是百足虫)而身亡。
教民耕种
相传是神农氏发明耕种的方法,他命百姓把谷种收集,然后播在开垦过的田土上,以后百姓便照这方法耕植五谷了,神农氏之称一源为此。
发明耒耜
神农氏首创木制的耒耜,被认为是农业发明之始。
尝百草
新北先啬宫俗称“五谷王庙”
相传神农氏为辨别各类草药,更作亲自尝试,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传说为断肠草或是百足虫),无法可解,最终便牺牲了生命。神农氏有一条红色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发明陶器
神农氏还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与农耕同时出现的,被誉为继火的使用之后的又一大创举。
神农洞和神农碑[编辑]
距离随州市区五十五公里处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厉山镇北有“炎帝神农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神农故居
2009年5月20日随州的炎帝神农大典
相传神农氏出生于烈山,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有人在在湖北距随州北四十公里的厉山镇列山神农洞修建了“神农故居”。
“神农故居”,设有神农洞二处(一为谷物药材贮藏,一为居住),并有神农亭、神农塔、神农庙、山南建神农茶室、神农花卉、九龙亭及山北神农母安登浴池,百草园等十数处。
湖北省西部山区,也有一地称为“神农架”,也与神农氏有关,缘于神农氏曾到此地搭架采药之传说。
神农后裔
相传炎黄时期,炎帝和黄帝皆神农氏之后,两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
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共主,炎帝部落一部分迁离了黄河流域。
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黄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融入黄帝部落,一部分南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农,故而得名。蚩尤为神农氏后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来较高,但因战败后后裔居于偏远之山间,日久之后,文化并无进步,抑且退化,反而成为了化外之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elishi.com/info/o2mi86v9.html